摘要:色彩教學難度度比較大,提高較慢。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制定科學的程序和方法,有步驟、分階段進行色彩訓練,是提高色彩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美術鑒賞;步驟;方法;作畫程序
近年來,圍繞如何提高學生的色彩寫生能力,進而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美術人才的呼聲日益高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色彩寫生水平。
一、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藝術欣賞是一種創造活動,是人類高級的復雜的特殊的精神活動。針對那些對色彩認識不清,出現色彩單一、色彩冷暖意識模糊、片面強調固有色的學生,可以重點欣賞和臨摹印象派的油畫作品,講解分析印象派作品。如同一物體在不同光線下的色彩變化,物體亮面和暗面色彩的冷暖變化,亮部和暗部分別用哪幾種顏色繪制等,要從作品中的細節的變化去講解分析。這樣,就能在學生頭腦中樹立對物體的色彩概念和冷暖的觀念,做到有的放矢,使他們在色彩寫生時不再只盯著對象的固有色,而是在光源色、環境色和固有色中去尋找色彩的變化。學生只有通過對作品的欣賞,才知道要怎樣畫,從而確定自己努力學習的方向。
二、掌握必要的色彩理論知識
學生需要掌握必要的色彩理論知識。色相環是將顏色按光譜的紅、橙、黃、綠、青、藍、紫色順序排列為環狀體,色相環是認識色彩家譜的依據,為有效地使用色彩帶來了方便。色環明確指出了有關色彩世界連續性和循環性的奧秘,反映了自然現象中色彩現象的原理和色彩的規律。色環清楚地標出原色、間色、類似色、對比色、補色、冷色、暖色、調和色組合、對比色組合等色彩關系,是指導畫家進行色彩創作、靜物布置時組織色彩配置和控制色彩基調最基本的配色字典。色彩三要素也是理論學習的重點,它包括色相、明度、純度。寫生中學生們對原色、間色的相貌較容易識別,而對混合多次的復色的色相卻很難識別。因此,教師在上理論課時,要注意布置相應練習,讓學生用畫色表的方法掌握色彩的明度、純度變化規律。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行之有效。如在寫生中對于那些不會調顏色,色彩用得過灰,或者用色太火、太生、太臟的學生,教師可讓他們用純色進行調配,經過調配組合,會使色彩寫生中的一些難題在理論學習中得到化解。
三、正確的觀察方法
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訓練自己有一雙整體觀察的眼睛,是擺在初學者面前頭等的大事,也是判斷一個人對繪畫是否入門的重要標志之一。作畫的步驟始終貫徹從整體出發,畫局部時一刻也不能脫離整體,這就要求畫色彩的觀察方法上,首先看到的是一個整體的、和諧的、大小色塊所組成的總色調特征。絕不是盯住個別物體的細部。色調關系不是單一色的效果,它是由不同的色所組成的各個局部色調之間對比與聯系的總和,是一幅色彩畫的首要因素。“畫這個,看那個”能夠幫助我們把握色調的一種觀察方法。當你面對一組靜物時,首先你的眼睛不要看這組靜物,而要看它近旁的物體。為了鍛煉保持捕捉色彩的第一印象即一瞬間的色彩的新鮮感,提倡畫小色彩稿,它是提高辨別色彩敏感度最為有效的方法。一幅畫的靈魂也是畫面獲得“傳神”和產生藝術感染力的源泉。因此,在寫生中只要我們不失時機地“一氣呵成”捕捉,并在作畫過程中保持住第一印象的總體氣氛,也就抓住了成畫的大綱。
四、科學的程序和方法
在色彩寫生方面,制定科學的程序和方法,有步驟、分階段進行色彩訓練,解決不同階段重點和難點,是確保色彩寫生順利進行的有效手段。
1. 單色畫練習
水粉單色畫是素描表現的另一種形式,學好單色畫對熟悉工具、材料的性能,豐富色彩寫生的表現手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有很大益處。同時,學生進行單色畫的練習,對光感的表現、空間層次的處理、色度的變化、水分的掌握、筆觸的運用上等方面的練習等,都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2. 大色塊練習
剛開始作畫時,學生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對色彩的感覺也較敏銳,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用大面大筆觸表現出物體的色彩關系。也就是所說的短期作業或色稿或色彩速寫。這樣的練習,對大的色彩關系、畫面的整體把握都有很大的幫助。
3. 靜物的色彩調和與組織
靜物的色彩調和與組織包括:以調和色為主的靜物組合和以對比色為主的靜物組合。以調和色為主的靜物組合能產生和諧悅目的視覺效果,這是一種從統一中求變化的方法,即指色環中的類似色、鄰近色的配合,或者純度很低的各色,明度都很高的各色等,它們都能融洽相處,形成高雅、樸實、溫柔的效果。對比色組合是一種變化中求統一的方法,即色環中對比色、補色之間的配合。在布置靜物時,為了取得對比中求變化的效果,應該以一種顏色為主導,從而取得對比又調和的效果。
總之,在色彩寫生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調整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