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本文從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增強教學吸引力;運用生動的教學語言,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善于應變,運用機智增添吸引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實現教學手段多樣化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吸引力;興趣
思想政治課是學生德育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思想政治課本身理論性較強、內容抽象乏味以及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等因素,學生在政治課堂上易疲勞,厭學的現象也比較突出。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呢?幾年來,我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圍繞教學目標,在引發學生興趣上下工夫,努力創造一種使學生的認知與情趣互相促進、和諧發展的學習環境,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成效。下面,試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體會。
一、融洽師生關系,增強教學吸引力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增強教學吸引力的首要條件。問卷調查顯示,99%的學生最喜歡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教師,最討厭動輒訓人、盛氣凌人的教師。師生關系乃“魚水”關系而非“貓鼠”關系。學生不是教師訓斥的對象,而是等待教師培育的幼苗。很難想象僵化的師生關系會有成功而有效的教學。“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入情才能入理,入理才能入心,入心才能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與覺悟。教師要走進學生、深入學生,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流淚,這不僅不會失去自己的尊嚴和威信,反而能體現教師的博大胸懷和寬容心態。真誠而自然的微笑能夠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化學生的情緒,使教師的講課內容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既要把愛心給予品學兼優的學生,同時也要把關愛送給品學皆差的學生;既要在學生取得成績、進步時給予贊許,也要在他們萌發缺點、錯誤時給予提醒和期望。教師的肯定和鼓勵是綠蔭,是泉水;而冷眼和諷刺是蒺藜,是霜雪。我們要記住,灑向學生都是愛,我們的言傳身教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科書。
二、運用生動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政治教學語言的生動性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因為它關系到課堂教學能否獲得成功,教學任務能否順利完成。在政治課堂中,我覺得加強政治課堂教學語言的生動性應做到:
1. 以富有鮮明感情色彩的教學語言,叩擊學生心靈
充滿感情色彩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不僅從形式上,而且從內容上感受知識,看清事物的真實面貌。為了把話說得生動感人,語言藝術家總是特別強調語調的變化。他們根據內容的發展,時而低聲細語,時而大聲疾呼,忽而聲色俱厲,忽而婉轉動人,這就是語調的妙用。實踐證明,多變的語調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大腦皮層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記憶也就鞏固和持久。比如在講“公民應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時,我在語言上充滿感情,以滿腔的熱情贊美了北京圓明園的建筑奇跡;但當我講到這座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建筑物被英法聯軍洗劫火燒時,我立時充滿了憤怒之情,歷數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最后,我又飽含深情地說:如今的圓明園,唯有幾根石柱還屹立在那里,記錄著圓明園殘留的風采,也記錄著侵略者摧殘中華文明的滔天罪行。它告訴炎黃子孫,要牢記歷史的教訓:落后就要挨打!沒有祖國的主權獨立,就沒有我們的一切,公民應自覺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就這樣,我以熾熱的情感感染和啟發了學生,使他們在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又掌握了書本知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 以幽默的語言,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法國演講家雷曼麥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容易讓人接受。”而且,笑聲能填平師生之間地位的差異,縮短師生之間心理上的距離,消除學生之間情感上的隔膜,建立起親密、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經常增添一些趣聞逸事,巧妙運用一些風趣詼諧的語言,這既可活躍課堂氣氛,促其專心聽講,又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其學習的興趣,還能使學生的思維常處于興奮狀態。如在講“法人”的概念時,我先提出“法人是法國人”“法人是說法語的人”“法人是守法的人”等一連串荒謬的定義,讓學生一一加以否定,最后弄懂其科學含義,寓教于樂,真正使思想政治課成為最具吸引力的課程。
3. 巧妙設疑,語言停頓,吸引學生的好奇心
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稍作停頓,設置懸念,使之產生濃厚興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奧妙。在學生陷入“山重水復疑無路”的關節點上,妙語突現,使學生疑團頓釋,豁然開朗,從而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收到既引人發笑又令人深思的藝術效果。如我在講授“靜止是相對的”時,就舉了一個實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碰到了一件極不尋常的事(“極不尋常”的提出,初設懸念)——這位飛行員在2000m的高空飛行時,發現臉旁有一個什么小玩意在流動著,他以為是一只小昆蟲,便敏捷地一把將它抓了過來。一看,他大吃一驚(又設懸念):原來是一顆德國制造的子彈!飛行員為什么能抓住飛行著的子彈呢?(又設懸念)因為子彈的初速度為800m/s~900m/s,隨后會逐漸減少至40m/s,這與飛機飛行的速度大體相當。飛行著的子彈相對于飛機上的飛行員來說是靜止的。
所以,飛行員能抓住子彈(疑點頓釋)。我們知道,子彈從槍膛發出,與空氣摩擦會產生近100℃的高溫,為什么飛行員不怕燙呢?(又設懸念)在學生議論紛紛、猜想答案時,教師妙語道出:因為飛行員戴著特制的皮手套。此時,學生發出了會心而歡暢的笑聲。
三、善于應變,運用機智增添教學吸引力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如能機智應變,也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在教學中偶遇學生打瞌睡,并沒有使用“暴風驟雨”式的批評方式,而是輕輕拍醒他,面向全體同學說:“昔日古人曾作詩‘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今天我看是‘春風吹得同學醉,直把課桌當床睡’。”意外地營造了輕松的教學氛圍,在笑聲中驅散了學生的疲倦,也深深地教育了學生。在充滿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隱含批評教育,不僅學生感到心情舒暢、易于接受,而且能改變思想政治課“教材刻板,教師呆板”的“不良”印象。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實現教學手段多樣化,活躍課堂氣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也逐漸走入課堂,被廣泛用于教學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改變了過去把黑板、粉筆作為唯一教具的單一教學模式,把動畫、圖像、聲音融合起來,真正做到“圖文并茂”,把學生帶入一種心曠神怡的境界,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在講《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這一章節時,播放了VCD《春天的故事》,然后再結合歌詞內容,充滿激情地向學生講述深圳那場空前的改革舉措,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感性上體會到黨的英明和對外開放政策的偉大。這樣輕松自然地把理論轉化為認知,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境界,從而提高了課堂質量。
總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吸引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相信,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能用一顆愛心去關懷每一位學生,加大情感投資,理解、寬容學生,語言親切、幽默、風趣,一定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
(普寧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