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課因其理論性強的特點,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積極主動學習的激情和興趣,這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熱情和興趣,使政治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政治教師應該考慮的首要問題。
一、教態要有親和力
有些政治課教師認為,政治課因其學科自身具有“特殊性“,要求教師應該以嚴肅莊重的表情出現在課堂上,在這種潛意識的支配下,他們在學生面前變得行為舉止古板、不茍言笑,讓學生看到的總是一副嚴肅冷峻的面孔,課下也很少與學生接觸。這種讓學生望而生畏的做法,拉大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給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設置了障礙。學生在心理上不愿接納政治教師,“厭烏及屋”,由對教師不感興趣進而轉移到對政治課不感興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要想調動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政治課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深入到學生中去,以和藹可親的態度貼近學生,縮短師生間的感情距離,讓學生感到老師既可敬又可親。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政治課。
二、語言要有感染力
政治課的教學語言有說理性強的特點,但說理性的語言并不排斥語言的生動形象。相反,為了把道理講得透徹并通俗易懂,要求教師必須運用感染力強的語言。比如,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可以把深奧難懂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可以打破課堂的沉悶氣氛,讓學生感到政治課堂是令人愉快、充滿趣味性的。
三、聯系實際,增強說服力
政治課教學必須緊密聯系現實,這不僅是學以致用的必然要求,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首先,理論來源于實踐,只有在講解理論時聯系實際,才能讓學生看清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內在聯系。這就要求政治課教師在講課時不要滿足于書本上已列舉的事例,還應結合本地的實際,再適當舉出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這樣做不僅能讓學生產生興趣,而且讓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消除一些學生認為政治課難學難懂的畏懼心理,增強他們學好政治的信心。其次,只有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才會讓學生認識到書本上的理論就是身邊的現實,一點兒也不空洞;書本上的理論很有用,它們其實就是工作、學習、生活與做人的道理。這樣可以糾正一些學生認為政治課空洞無用的錯誤認識,讓他們真正認識到政治課的重要性,下決心必須學好政治這門課。
四、合作探究實踐,讓課堂充滿活力
學生對政治課缺乏興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政治課教師教法陳舊,課堂上講解的時間過長,內容過多過雜,學生在課堂中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自主性。這樣做讓教師和學生都很累,不僅教學效果差,而且會讓學生漸漸失去對政治課的學習興趣。因此,落實合作、探究、實踐的新課改理念,對政治學科而言,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政治課教學應做到“一少兩多”。一少:教師要盡可能地少講,這就要求教師一要做到精心組織語言,力求語言簡潔明了、言簡意賅;二要精心備課,弄清學生的理解障礙在哪里,以使講解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兩多:一是多留一些時間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例如,針對某一問題,教師在做必要的點撥之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此基礎上,讓小組之間展開辯論,最后再由教師作簡單的小結。這種教學模式,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又能使難以理解的問題在辯論中趨于明了化,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二是多給學生提供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高中政治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有些道理如果由教師講解,學生不易認同和接受,如果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去發現探究、體驗感悟,道理便會不講自明。因此,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如果能以新課改的基本理念為指導,那么我們的師生關系一定是融洽的,政治課堂一定是愉快的,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是令人滿意的。
(信陽市平橋區實驗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