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新課程改革中,快樂作文教學法在課堂上如何實施,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本文從自主作文、激情作文、賞識作文等三方面對其作了明確的論述。
關鍵詞:快樂作文;教學法;愉快教育
貫徹新課標精神,倡導愉快教育理念,這是快樂作文的先導。當我們認真反思高中作文教學面臨的困惑時,最該痛苦和尷尬的應該是我們語文教師。因為多數語文教師鮮有作文教學的快樂,所以強調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愉快教育,引入快樂作文教學法,并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教育方面嘗試更多的實踐,在新課改過程中有著現實意義。
一、快樂作文始于自主
快樂作文教學法所謂的自主,指的是主體的主動精神,即學生寫作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首先要調動學生熱情的參與、愉快地作文,讓學生從作文中體會到樂趣與快感。回顧以往的作文教學,學生總是執行一種命令,有太多的無味;教師也在完成一定任務,有太多的無奈。師生對作文根本沒有選擇的余地,無從做到自主,更談不上內在需要。強調快樂作文,是讓教師交還學生作文的自主權,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這樣,快樂作文教學才算邁出第一步。
那么,如何才能體現快樂作文主體的自主性呢?我認為,首先,自主性體現在寫作時間和作文形式的自由。以往定時定量的作文訓練模式,讓學生無法將稍縱即逝的心靈感悟和性情沖動在別人的監控下做到自然流露。教師要教會學生隨時捕捉不期而遇的感受,并利用隨筆、日記、札記等練筆形式,不拘字數,隨性而發,揮灑成章。其次,寫作空間和題材上的自由是自主作文不可或缺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關注社會,熱愛自然,感悟生活;引導學生多角度去透視社會生活,讓視野在家校之外拓寬,了解和觀察事物,用心靈真切地觀察、體味、思考,對現實作出較為理性的判斷。當然,語文課本、課外閱讀資料、鄉土風物人情、社會生活實踐和社會熱點焦點等,均可作為寫作內容而運用到作文中,不斷克服作文感到無材可寫的困惑。倘能如此,學生就能體會到寫作本來的自由和快樂,能真實地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詮釋。
自主探究和發現要比被動接受快樂。國外有位教育學家說過:“差教師奉送真理,好教師教人發現真理。”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時,要以快樂作文獨特的魅力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個性,指導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和分析問題。可見,自主是快樂作文的基礎。
二、快樂作文需要激情
快樂作文的前提就是學生的激情。教師在點燃學生激情的同時還要做好對激情的呵護,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作文。
現代作文教學理論認為:寫作技能是未來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技能。既然寫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就有責任把學生對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學。實踐證明,高中學生一旦有了激情,作文就會有真情實感,或熱情洋溢,感情激蕩;或慷慨豪放,排山倒海;或抒發抱負,壯志凌云;或盡情謳歌,汪洋恣肆;或正氣沖天,痛快淋漓;或撕心裂肺,如泣如訴……加之平常的技法積累,適當運用排比、反問、感嘆、反復等句式,運用嘆詞、語氣詞等,就會是充滿激情的作文。這樣的作文定能動人心弦,感人肺腑。有了激情,不是火山爆發般的直抒胸臆,就是暗流涌動式的間接抒情。當激情轉化為溫情、柔情時,像暗流在海底涌動,字里行間透露出淡淡的情愫,感情溫火適中,行文不疾不徐。這樣的作文,或借景抒情,或融情入景,或托物言志,或抒情與敘事結合,或抒情與議論結合,含蓄委婉,淡定從容。這會在寫作詩歌、記敘文、散文、議論文時,對于情感的表達和調控,顯得更為自然嫻熟。如此,作文的快樂和快樂的作文不言而喻。
快樂作文的激情源于生活。教師是火把,學生作文的激情需要教師去點燃。因此,教師自身要熱愛寫作,要“下水”作文,發揮垂范作用;要主動打破以往會說不會寫的尷尬僵局,努力做到出口成章,揮筆即就;做到師生間就寫作感受彼此交流,達成心靈的共鳴與默契;做到教師講的寫作經驗和技巧,被學生樂意接受。這樣,學生自會嘗試快樂的作文,體驗到作文的快樂,快樂作文教學法也就能順利實施,并且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快樂作文貴在賞識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與成功予以重視和贊揚即為賞識教育。其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師者要有真的愛心,要與學生做朋友,走進學生的心靈,允許學生有失敗,堅信學生能完善自我。有一位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說過:“賞識孩子意味著什么?一個賞識的微笑,就好像陽光照在含苞待放的花朵上。賞識是熱愛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的無形陽光、空氣和水。”賞識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快樂作文教學的關鍵。
學生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師在快樂作文教學中,要正視學生作文能力的差異,并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師生共評等多種形式,做好課堂作文點評,輝映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在成功中喜悅。我校在快樂作文教學平臺的搭建方面有可資借鑒的方面。如語文學科組積極和學校配合,讓高中學生承辦學校所有的宣傳報欄和櫥窗,組建了文學社、廣播站,舉辦辯論會、誦詩會、演講會、開辦文學沙龍,組織校園文化推介和解說活動;語文教師則能根據教學目標,結合高中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或課文內容,讓學生在快樂的情感中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音樂、圖畫、錄像、表演、游戲、道具以及繪聲繪色的教學語言,盡可能創設氣氛,多渠道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甚至有的語文教師在班級設立了論壇、開辟了專欄。
凡此種種,無不展示了學生個人的才華,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熱情,營造了校園作文的良好氛圍,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了作文的快樂和賞識中成長的快樂。
高中新課程改革切實需要語文教師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勇于探索,不斷創新,一改過去作文教學的尷尬局面,積極主動地將快樂作文教學法引入課堂,讓教師在快樂中教學,學生在快樂中作文,共同感受工作和學習生活的快樂。
(通渭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