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獲取解決問題方法和知識的重要途徑,善于總結與積累是人們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方法的法寶。作為人民教師,為勝任自己的工作,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需要不斷充實更新自己的知識,因此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注意數學資料的積累和使用。
一、積累資料的方法和途徑
積累資料的方法途徑很多,常常因人而異,一般將其總結為以下幾種。
1. 訂閱相關報刊
眾所周知,許多報紙都注重最新信息、先進教育教學方法及教學理論、優秀試題的傳遞,這就成了教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質、獲取新的教育教學信息、教學方法的主要渠道。例如,為配合3+x高考改革,及時傳達每一年的高考信息,《中學數學教學參考》《數學通訊》《考試》等大多數刊物都對此進行了較多翔實的跟蹤報道,并跟隨教學進度刊登相應的知識與方法小結、單元復習與總結及高考新的試題類型等。有了這些資料在手,更有利于教師對相關內容的學習、鉆研與把握,編寫出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計劃、教案、學案,是非畢業班教學及高三復習備考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參考資料,從而成為廣大師生的良師益友。
2. 購買
平時教學需要的教參、習題資料類書籍目前出版的很多,一般的學校都能及時購買并發給教師或存入學校圖書室供教師們借閱。但學校財力畢竟有限,不能滿足每位教師的需要,作為數學老師還必須自行選購一部分質量較高的書籍,這些書籍與所訂刊物的有機結合,給我們的日常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3. 摘記
目前的社會是信息社會,只要你留意,與教學相關的信息隨處可見。有時一篇好的文章、一道巧思妙解的好題目,一段罕見的資料及一句精辟的論述,都能激發你非摘抄不可。通過博覽群書,把需要的內容抄在本子上,摘入卡片,日積月累,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輔導材料。
4. 剪報
教師工作很忙,摘抄往往需要很長時間,不便堅持。剪報則是既省時又省力的好方法,是儲備知識的又一種好方式,是工具書的有機補充。許多有成就的學者都十分注意剪報這一積累知識的渠道。剪報從收集到應用有三個步驟:收集剪貼分類存放查閱使用。其中分類是剪報三個步驟中最重要的環節。收集的途徑有訂閱、購買等。剪報工作必須持之以恒,不怕麻煩,并要做到隨使用隨整理、匯編,使用之后及時放還原處。
5. 標記
報紙可以通過歸類剪貼、匯編成冊供查閱,但所訂閱的刊物倘若進行剪貼實在可惜!為了便于檢索,可在刊物上作出標記,即:標名稱、標重點、標心得。標名稱是為了便于分類;標重點,便于應用;標心得,便于研究。
6. 札記
對于數學教師來講,最生動、最實用的信息源就是我們每天進行的教學活動。如果將每節課的成敗體會加以記錄,將典型的例題、習題的優秀解法及時整理,將每次的聽課、教研活動加以分析、總結,并且賦予詳細的記錄,日積月累將是一份十分珍貴的資料。例如,批閱作業、考試題是我們數學老師每天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批閱后將優秀的解法,作業、試卷中出現的錯誤作出詳細的批改記錄,認真分析錯題出錯的原因,及時給學生以輔導糾正,這不僅有助于所教班級學生成績的迅速提高,而且在以后的每輪教學過程中,當遇到同一個知識點時,就可以吸取教訓,及時避免失誤,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7. 網上下載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寬帶網的普及,各大網站及部分著作中心都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各中學也都建立了自己網絡體系,這給我們進行資料的積累帶來了質的飛躍。以高科技為主要標記的寬帶網傳播、儲存手段為我們教師上網查閱相關資料提供了方便。我們在平時的資料積累中要注意將傳統的積累方式和現代科技進行有機的結合,多渠道積累資料,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二、資料的使用
積累資料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正確使用手中所積累的資料,一方面能使原有資料變成活的資料,使它在教學和研究中發揮最佳效能;另一方面,使用也是積累材料的過程,因為刊物上的許多文章是常讀常新的,對每年的教學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積累的材料在使用的過程中經過消化、吸收、修改、整理、組合,它必然有所變化、有所充實、有所取舍、有所創新,進而形成新的資料,從而保證自己的資料庫具有生命和活力。
眾所周知,每年的高考前的總復習是畢業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復習課教學中如果不改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得不到充實,僅僅是概念重溫一遍,習題重做一遍,學生必將感到如“炒冷飯”一樣乏味,產生厭倦情緒,得不到好的復習效果。這一階段平時積累的資料就能用上派場。例如在二論復習的過程中,參閱《中學生教學參考》《數學通訊》《學習方法報》等資料總結出的一系列的專題材料,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及時穿插于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復習效果極佳。再如,《數學通訊》中刊登了相關概念和性質的記憶口訣,我們在復習相關概念和性質時結合學生實際加以修改后應用于教學中,使概念和性質易記好用,不僅減輕了學生的記憶負擔,而且一改概念復習的老面孔,從而提高了復習效率。
(蒼山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