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改善職業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嘗試在課堂上適當地引入趣味數學,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本文分別從新課引入、課堂教學、課后思考題三個方面舉例說明。
關鍵詞:職業;趣味數學;生活實際
作為一名職業高中的數學老師,我一直將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沒有上好課的老師”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努力創設輕松愉快的數學課堂,使學生逐漸變“苦學”為“樂學”。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在數學課堂上適當地引入趣味數學,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
一、用趣味數學作為新課的引入,成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1. 邏輯用語部分
在講邏輯用語之前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歌德是18世紀德國的一位著名文藝大師,一天,他與一位文藝批評家“狹路相逢”。這位批評家生性古怪,遇到歌德走來,不僅沒有相讓,反而賣弄聰明,一邊高傲地往前走,一邊大聲說道:“我從來不給傻子讓路!”面對如此尷尬局面,但見歌德笑容可掬,謙恭地閃在一旁,一邊有禮貌地回答道:“呵呵,我可恰恰相反!”結果故作聰明的批評家反倒自討個沒趣。然后分析故事中兩位主人公所說的話,告訴同學們這兩個人都用了邏輯知識,鼓勵同學好好學習,勤加練習,讓自己變得更加聰明和幽默。精彩的引入馬上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了,下面的新授內容也就很容易進行了。
2. 圓錐曲線部分
在講圓錐曲線時,我給同學介紹了麥比烏斯帶的知識,讓學生每人準備兩張紙條,將一張紙條的兩端粘上,成為一個紙圈,用筆沿著外面的中心線畫一圈,筆還在圈的外面。將另一張紙條擰一下,然后把兩端粘上,用筆沿著外面的中心線畫一圈,你會發現這條中心線特別長,而且是把兩面都畫過一次,最后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點。后一個紙圈就是19世紀德國的數學家莫比烏斯創造的奇特的立體圖形。
“莫比烏斯帶”在生活和生產中已經有了一些用途。例如,用皮帶傳送的動力機械的皮帶就可以做成“莫比烏斯帶”狀,這樣皮帶就不會只磨損一面了。如果把錄音機的磁帶做成“莫比烏斯帶”狀,就不存在正反兩面的問題了,磁帶就只有一個面了。
還有紀塔娜女神的故事、地上的井蓋為什么是圓的等。
學生在學會玩莫比烏斯帶和聽故事的同時,不僅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同時也增加了他們想了解更多有關圓錐曲線的知識。
3. 等比數列部分
古印度國王非常喜歡國際象棋,他要獎賞發明者,可以滿足發明者的任何要求。發明者提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要求——用麥粒來填棋盤:第一個格放1個麥粒,第二個格放2個麥粒,第三個格放4個麥粒,以后每個格放的麥粒都是上一格的兩倍。國王滿口答應,經過大臣的計算,原來發明者的“胃口”大得很,他要了國王全國幾十年麥子產量的全部。發明者要的麥粒個數為:S=1+2+22+23+24+…+263,這個和S怎樣求出呢?問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必然盡力聽講。
4. 函數部分
到五金商店里買1 000個釘子,售貨員是如何做的呢?是一個一個地數嗎?肯定不是,那他采用什么方法呢?答:先拿出10個釘子放在臺秤上,然后記下其重量,從木桶中取出釘子使其重量正好達到10個釘子重量的100倍,這樣就會輕松數出1 000個釘子。
登山時常常會說這樣的話:“每升高100m,溫度會降低0.6攝氏度。所以根據山的高度,在山底就可以估算出山頂的溫度了。
這兩個實例都是與函數有關的和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實例,學生能馬上感受到函數是很有用的,勾起了他們想研究函數的好奇心。
二、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加入趣味數學,有效地調動課堂氣氛
由于數學課內容的單一性,再加上職業高中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于普通高中學生來說要短一些,需要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適時地調動一下課堂氣氛,這時就可以借助趣味數學,內容、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有趣的智力題、動物中的數學“天才”、趣味短信里的數學等。
三、在課后思考題中使用趣味數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講完邏輯基礎知識后,我又采用了一個邏輯小問題作為課后思考題:三條領帶。
黃先生、藍先生和白先生一起開會。一位系的是黃領帶,一位是藍領帶,一位是白領帶。
系藍領帶的先生說:“你們注意到沒有,雖然我們領帶的顏色正好是我們三個人的姓,但我們當中沒有一個人的領帶顏色與他自己的姓相同。”
“啊!你說得對極了!”黃先生驚呼道。
請問這三位先生的領帶各是什么顏色?
學生根據課堂上所學的邏輯知識進行分析推理,很容易地得出正確答案。
總之,筆者認為,趣味數學從廣義上來講,還應該包括更多的方面,如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來演示數學動畫等,只要是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知識,都應該屬于趣味數學。作為一名職業高中的數學教師,為改善當前職業高中學生學數學難的現狀,我將繼續嘗試引入趣味數學,將更多的學生帶入豐富多彩、美妙無比的數學世界中。
(普蘭店市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