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學技能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恰當?shù)摹㈧`活的提問,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的一種有效手段。本文針對新課改形勢下如何進行有效提問,談幾點個人粗淺的體會。
關鍵詞:有效提問;學生;主體地位
自古至今,人們一直都對提問的重要性予以肯定,并反復地實踐著。新課改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標準,它以構建“學生本位”為中心,讓學生唱“主角”,而提問則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的一種有效手段,恰當?shù)摹㈧`活的提問,是刺激學生積極思考的誘因,是鼓舞學生追根溯源、掌握知識的動力。對于如何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問題,筆者根據(jù)七年的教學體會,認為可以嘗試做到以下三點。
一、給問題一個情境,以激發(fā)學生興趣
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提道:“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興趣是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是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開情感的閘門,點燃靈感的火花,開拓思維的空間。因而,教師要善于聯(lián)系實際提出問題,設置巧妙的問題情境,在問題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具體的學習目標產(chǎn)生認知需要,促使學生在質(zhì)疑、解疑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以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奇效。
例如筆者在講《功率》一節(jié)時,先讓學生自學,對功率的表達式進行推導后,給學生看載有重物的拖拉機在平路上行駛和爬陡坡的視頻,學生能夠明顯地發(fā)現(xiàn),拖拉機爬坡時換了檔位,速度較小。由此情景提出問題:在爬坡時司機為什么要換低速檔位?對此學生興趣盎然,于是結(jié)合剛推出的功率的表達式P=FV,可以輕易得出:在功率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降低速度以獲得較大的牽引力。進而可以提出恒定功率啟動的機車啟動方式,分析速度及加速度的變化。
二、給問題一個階梯,引導學生拾級而上
關于問題的難與易這對矛盾,特級教師寧鴻彬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教師提問的內(nèi)容,如果過于淺顯,則學生無需動腦;如果過于深奧,則學生無從動腦;如果不痛不癢,則學生無意動腦。”所以,教師提問的難度要符合心理學中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即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與學生經(jīng)過思考可以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區(qū)域,讓學生通過努力“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然而,我們需要學生探究的問題,有些是超乎這個難度的,因而,需要設計恰當?shù)膯栴}坡度,即在解決一個重點問題或難點知識時,需要提出一組相關的問題,既照應知識本身,又照應不同水平的學生。同時,采用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層層遞進,首尾相連,一通到底,有利于學生理解、遷移和應用。
當然,在設置梯度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進行深入的研究,對于哪些知識該教,哪些暫時不需要教心中有數(shù)。對于有些問題,也可以先將“高度”展現(xiàn)給學生,然后再給鋪設階梯。
比如筆者在講《功》的時候,引導學生得出了功的公式W=F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