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以其特有的氛圍、性質為學生提供了更自由、更廣闊的想象與創新的空間。新的教育理念已經讓教師們給了自己重新定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一些“簡單”創新,并給予鼓勵和肯定,可能會使學生在將來的社會舞臺上成為一個勇于創新、勇于實踐的新型人才,從這個角度看,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就有了它發展的目標與動力。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下面結合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隨著教師觀念的轉變,以學生為主體的態勢已基本形成,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被漸漸摒棄。教師們不再一味地強求學生進行枯燥的技能訓練,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已成為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熱愛、信任、尊重每一個學生,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表現欲,巧妙運用激勵性語言、動作、神態,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當學生的想法或表現不成熟或不完善時,教師應首先肯定他們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激發創新的熱情。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和諧的雙向交流中培養創造思維。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的音樂情趣培養作為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和目標。沒有音樂學習興趣作基礎,包括傳授音樂基礎知識在內的音樂教學任務就很難完成。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重視和挖掘學生的這一長處,利用故事、謎語、笑話等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手段,有創意的創設問題情境,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好奇,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激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
想象是思維活動中最有活力的一個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離開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維定式,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如用準確優美的動作示范,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想象或利用原型啟發、誘發思考,促進學生想象。如欣賞一首作品,讓學生自己想象、聯想,學生們會得出多種答案。《音樂課程標淮》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欣賞舒伯特的《鱒魚》,可以啟發學生用童話的形式展開聯想;欣賞聶耳的《金蛇狂舞》,可以啟發學生想象很多龍船你追我趕的熱烈場景等。
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有時可以故意弱勢一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嘗試、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試一試,從而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比如,要求學生在| 2 1 2 3 | 5- - 0 |后面續寫兩小節,有的學生感到困難。這時就要提示學生,能不能從老師給的兩小節曲譜中“抹”去一些音,把剩下的音調整時值后,用來作為后兩小節呢?經過討論,學生最終會完成任務。這種讓學生試一試的方法,有意識地鼓勵了學生,讓他們心靈深處不斷涌起創造的欲望。像這樣努力為學生創設嘗試的條件,非常符合學生心理特點。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等于給學生注入了發揮創造力的興奮劑,學生愿意運用自己的心去思考、去探索,就有可能出現令教師意想不到的“奇跡”。又如給歌曲編動作這一環節,可以完全由學生隨音樂盡情想象、大膽創新,然后教師從學生編的動作中挑選幾個新穎的,由學生決定用哪個。這樣,既讓學生的創新得到了肯定,并且學生在創編的同時又有了親身實踐的過程。
五、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創新的核心。教師要把思維和表現的空間交給學生,在音樂的天地里展開想象的翅膀。比如,教學生學唱歌曲《游擊隊之歌》,歌詞是:“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個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教師可激發學生的靈感,自己創作歌詞。有的學生隨口唱出:“我們都是好少年,每一次失敗都打不倒我們……”還有的學生唱道:“我們都是快樂生,愉快地學習愉快地成長……”由此感染到很多學生,他們紛紛創編歌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啟發學生自主發揮,求異創新,進行歌詞、律動和節奏的創編,讓學生在掌握學習內容的基礎上無拘無束,各展風采,用自己的方式表現音樂,抒發情感。
總之,我們只有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讓他們可以放開手腳,大膽創新,我們的教育才能培育出21世紀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遷西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