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大地無不是錢,然而,最本質最有生命力的錢,還是你的內心。一個人,不為現象所迷,不為挫折和打擊一蹶不振,心中自有方向,自有前進的動力,這就是心靈的財富,這才是能永遠增值的錢。
在我的筆記本里,記下了這么一句話:能增值的錢,才是有生命的錢。錢不增值,放著也不保險,既浪費了增值的潛力,也會因日常生活中抵擋不住誘惑,一點點消耗殆盡。這時候,錢就不是錢了,那叫消費。消費在不對勁的地方,就叫白費,或者叫浪費。
這段話,何時記下的,我也想不起來了。但是,能增值的錢,大概仍然指的是錢本身,是告訴我們,要用錢去掙錢,用錢去增錢。這個道理,沒有錯。可是,錢,到底是什么?是指黃金,白銀,貨幣,money?
我想認真回答的是:盡大地無不是錢,就看你是不是認識它,發現它。大地是錢,山林是錢,水流是錢,鮮花,綠葉,樹根,都是錢。然而,最本質,最有生命力的錢,還是你的自家寶藏—你的內心,你的心靈。
司馬相如是大才子,他愛上了四川的豪門千金卓文君,并與其私奔,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許多人都知道。可是卓氏家族怎么到了四川,怎么興家創業,怎么發展起來的,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了這一發人深思的史實。
卓文君的祖先在戰國時代原是趙國人,是煉鐵專業戶,靠煉鐵發家致富。秦統一六國,攻滅趙國后,對趙國以及其他占領地區有錢有勢又有影響力的一些大家族,都進行了強制性的遷徙,也就是不準住在原地,必須遷往遠方。卓家的財產,被秦人擄掠一空。只剩下夫妻二人,推著一輛小車,開始向遠方遷徙。
在那些被遷的人群中,也有稍存余財的人,他們賄賂安排遷徙的官員,乞求安排在靠近中原的地方。他們就被遷到葭萌(今四川昭化一帶)。而卓氏夫妻卻出人意料,他們想的是:葭萌地方狹小,土地貧瘠,稍遠的汶山腳下,有大片的肥沃田野,地里能生長個頭很大的芋頭,如果到那里,人不會挨餓。而那里的老百姓不愛種田,喜歡到集市上找活干,有充足的勞力,這就有利于商業和制造業了。所以,卓氏請求遷往那里。結果他們被遷到臨邛(今四川邛崍),卓氏特別高興,落腳后,他們又干起熟悉的老行當來,到富含鐵礦的山里,開采鐵礦,鼓風制造。重新創業,辛苦經營,逐漸地把生意范圍擴大到了云貴高原,不幾年之后,他的富有程度已居蜀滇之首。用一句常用語,叫“富可敵國”。
人,總會遇到不幸和倒霉事,甚至面臨絕境。有人不堪一擊,有人跌倒了再爬起來。前者,失去信心,頹廢,自殺。后者,堅強不屈,從零起家。這種人,心中有一盞不滅的燈。這盞燈,叫目標在前,希望在前,不屈不撓,奔向理想,成就新的事業。一個人,不為現象所迷,不為挫折和打擊一蹶不振,心中自有方向,心中自有主張,心中自有前進的動力,這就是心靈的財富,這才是能永遠增值的錢。
一個人,能走出自我,超越自我,心中有永遠用不完的錢,這個人就真的成熟了。
對于本文內容您有任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