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虎年的“火爆”,大宗商品市場在兔年可能會相對平靜,但由于虎年全球庫存趨于下降,市場也更容易受到供給或是需求面的沖擊。整體而言,兔年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的可能性更大,波動性也更強。
“火爆”的虎年后,我們迎來了溫和的兔年。對于大宗商品而言,所謂“火爆”是指2010年價格大漲,某些商品價格甚至創歷史新高。而新的兔年則有可能成為大宗商品的“轉型年”,因為全球市場都在等待中國“十二五規劃”的詳細內容。
“轉型”預示著在材料需求方面的差異將更大,從重工業用鋼及鋼鐵原材料轉移到金屬、能源和農作物。瑞銀認為在貴金屬和次要金屬領域機會尤其可觀,因為全世界都面臨著一致的目標:在保持碳中和的前提下提高生活水平,徹底杜絕浪費并提高能源材料的使用效率。
兔年更為迫切的問題是面對節節攀升的大宗商品價格及通脹率時,政府會采取怎樣的對策。歲末年初,中國央行兩次加息,而且即便存款利率如預期再上調25個基點,實際利率仍為負值,讓人感覺“中國經濟基本不著陸,而非硬著陸”。但市場依舊緊張,目前仍在經歷短期信貸緊張的陣痛,貿易和小型企業日子難熬。對政府會繼續采用行政手段調控房地產市場的預期也平添了不確定性。盡管如此,瑞銀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和建設活動具有一定的韌性,尤其是市場普遍看好的保障性住房,2011年應會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遠高于2010年的580萬套。BOaBm7a7Lqtmq45Oui/t40jb7a0CANgteZcXPAOvw74=
不過,受偶發的食品價格上漲而非核心物價走高的推動,通脹仍是問題。預計2011上半年CPI平均為5.2% ,2011年中國還將三次加息,每次加息25個基點。
美國的宏觀經濟對大宗商品行情也十分重要,其中的關鍵是美國何時會結束目前的量化寬松政策—瑞銀維持其在2011年年中結束的預期。不過,近期美國制造業數據亮麗,1月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指數升至60.8,且失業率從9.4%降至9%,讓人不禁猜測美國會否提前回收量寬產生的流動性。一旦提前回收,將對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產生最大的威脅。與此同時,對通脹的恐慌情緒目前繼續推動投資者熱捧大宗商品及其作為“硬資產”的特性。
盡管過去6-12個月大宗商品的表現異常強勁,但在接BOaBm7a7Lqtmq45Oui/t40jb7a0CANgteZcXPAOvw74=下來的旺季中大宗商品價格還將走高,銅似乎是反映市場上各種力量沖突的最佳代表。盡管近期已經躍上歷史新高,但銅價很有可能挑戰5美元/磅的心理高位。在銅進口連續數月低于平均水平之后,中國重新進入補庫存通道。美國經濟復蘇的消息時有耳聞,激發起投機者對大宗商品的興趣,尤其是對銅ETF的大單買入,可能會進一步推高銅價。不過,對于銅價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未來走勢也存在爭議,而中國采取更嚴厲的抑制通脹措施以及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提前結束都可能標志著市場見頂。另一方面,知名獨立調研機構Brook Hunt估計,過去5年中,銅需求每年都會降低2%,在熱傳導以及光纖通信等應用中被鋁所取代。
此外,日趨激烈的政治局勢和氣候變化將使得大宗商品市場愈加難以預料。政治局勢以及氣候變化導致的食品價格變化錯綜復雜,而受到美國積極生產生物乙醇的推動,能源和食品之間的關聯變得更為密切。目前美國玉米產量中約有40%(500萬蒲式耳)用于乙醇生產,這和2001年僅占玉米產量的7%(70萬蒲式耳)有著天壤之別。以玉米為原料生產乙醇對美國和全球食品供應造成了巨大挑戰,因為農民會在種植玉米、小麥和大豆之間重新進行選擇。
全球動蕩也表現在化肥價格的上漲上—其背后是供應趨緊、原材料成本上漲以及北非主要供應區的騷亂,尤其是在春季需求旺季這個敏感時節。這些新生的關聯性最終意味著低成本食品時代的終結。
另一方面,過去12個月,拉尼娜現象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個地區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洪水,一旦氣候變化和政治動蕩結合起來,這些結構性挑戰就會變得極為嚴峻。兔年可能會相對較為平靜,但由于虎年全球庫存趨于下降,市場也更容易受到供給或是需求面的沖擊。整體而言,兔年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的可能性更大,波動性也更強。
作者賀培德(Peter Hickson)系瑞銀集團董事總經理、原材料全球策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