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每當PMI數據公布,市場普遍認為經濟向好形勢進一步鞏固。但是,進一步深入分析PMI數據的分項指數,我們發現其對發掘未來投資主線另有深意。如生產指數受前期訂單指數較快回升影響,有加快擴張的趨勢;產成品、原材料都出現庫存上升,預示著新一輪“再庫存”已出現。而從PMI數據看,上游資源行業和裝備制造業具備較好的投資機會。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于2010年12月發布的數據,11月CFLP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5.2%,環比上升0.5個百分點,而這已是7月PMI見底以來連續5個月上升(附圖),表明2010年四季度以來我國經濟企穩的形勢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生產指數顯示
制造業景氣度持續向好
從分項指數來看,生產指數上升最快,為58.5,比2010年10月提高1.4個百分點。該指數回升的首要原因是企業層面需求的持續回升。
其次,生產指數的大幅回升還與企業正在展開的新一輪“再庫存”有關。自2010年10月開始,雖然需求持續復蘇,但企業的庫存水平經歷二季度以來的去庫存化后卻比較低,這就迫使企業加大庫存囤積力度以滿足未來不斷擴大的需求,如11月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7.7%,比10月上升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保持了回升態勢,由此也就造成企業生產的持續景氣。
需求三季度以來回升速度較快的主要驅動因素有:受近期政府加快實施4萬億投資項目刺激了相關投資需求以及消費增長較快影響,內需增長強勁。就外需增長情況看,出口增長雖有所放緩,但仍在穩健增長的軌道。
總結PMI有關需求和生產的數據可以看出,盡管海外經濟復蘇放緩,但中國經濟近期仍延續著較高景氣度,四季度經濟仍將保持平穩快速發展態勢。
緊縮政策
有利于延長景氣周期
值得強調的是,在經濟有所企穩的同時,由于流動性泛濫的沖擊,通脹水平在更快地上升,PMI顯示的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也持續攀高,2010年11月繼續環比上升3.6個百分點至73.5,為2008年7月以來的最高點。
這雖然有利于有色、煤炭等上游行業景氣度的增強,但是對于中下游制造業來說,卻增大了持續上升的成本壓力,也加大了產業升級的難度,部分企業為減少損失,不得不開始減產或將更多資源也投入到資源品的炒作方面,這種形勢如果蔓延下去,無疑不利于制造業景氣度的延續。為此,政府近期開始了系列調控,如央行2010年10月以來2次加息,3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都是為了抑制當前流動性過快的增速,降低社會的通脹預期。
我們預計,這些政策還會延續,它雖然短期會影響市場信心,卻能比較有效地遏制通脹預期的蔓延,為制造業的持續復蘇,也為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創造較好的經濟環境。
PMI揭示未來行業熱點
PMI數據除了揭示制造業持續復蘇的態勢外,還透露了產業升級的訊號。2010年11月PMI數據排名第一的是電器機械,環比大增7.4個百分點,而其他比較突出的還有: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PMI為60.9,通用設備制造業59.5。事實上,這些行業2010年以來基本都保持著較高的行業景氣度,基本不受2010年初政策調控的影響。
上述行業都屬于具有較高技術密集度的裝備制造業,考慮到裝備制造業范圍廣、門類多、技術含量高、與其他的產業關聯度大、帶動性強,其無疑將成為中國制造業產業升級的“排頭兵”,未來中國制造業也有望在其引領下,逐漸改變過去大而不強的格局。裝備制造業兼具短期較好景氣度以及長期樂觀的增長前景,投資機會也由此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