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色是時代精神的鏡像。在巴黎米蘭的T臺上,無論是橙色與粉紅、蘋果綠的混搭,還是鉻黃與紫紅的拼接,2011年春夏流行色的核心在于濃烈大膽的沖突與撞色。在流動性泛濫、通脹壓力高企、經濟增長動力疲弱的復雜環境下,全球與中國經濟也將演繹同樣基調的故事。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2011年伊始,《新財富》再度集合十大“新財富本土最佳研究團隊”、30家公募基金、重點上市公司高管與本刊專欄作者之力,對這一年的經濟形勢、政策考量、重點行業走勢和投資方向進行預判,從而描摩出色彩斑斕的2011全球與中國經濟畫卷。
全球經濟:再平衡之年
2010年的全球經濟此起彼伏:金融危機的陰霾由美國擴散到了歐洲,帶來了金豬國的危機與歐元區的分化,舊世界一片愁云;不過,在中國需求等因素帶動下,拉美、澳大利亞等新世界仍保持了昂揚的勢頭;印尼更是異軍突起,以6%的GDP增幅備受關注。力量的此消彼長間,世界漸趨平衡。
經濟的波譎云詭疊加了政局的變幻,2010年,泰國政壇的動蕩,索馬里海盜的猖狂,阿富汗撤軍的糾結,以及年底爆出的朝韓危機,以及還將持續經年的氣候變化,都對經濟格局造成了不同的影響。2011年的世界仍不會太平,形勢的演變將給各國抹上不同的顏色。
美國:墨綠
縱觀國內外投資與研究機構對2011年美國經濟的判斷,以墨綠概括最為恰當。其中包含了兩層含義:其一是現時仍存通縮威脅;其二是未來將漸展生機。大多數機構對美國經濟走勢持樂觀態度。墨綠的美國經濟圖景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或成為常態,國泰君安證券認為,2011年美國經濟發展的目標是推升全球通脹預期。
眼下的美國仍然處于金融危機后的恢復期,美聯儲于2010年11月初推出了新一輪的量化寬松政策(QE2),并重申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超低利率不變。光大證券在列舉通縮威脅、房地產業仍未走出困境、就業沒有明顯改善、消費需求不振、工業產能利用率低于歷史平均水平和制造業指數的政策周期明顯等種種證據后,認為美國未來一段時間仍將延續寬松的貨幣環境以提振本國經濟。
展望2011年,在一系列舉措推出之后,美國經濟也正處于復蘇通道中。中信證券認為,目前,私人部門正逐漸發揮主導作用。同時,政府支持也將持續,美國貨幣政策在2011年將保持適度寬松,財政緊縮在中期選舉之后的新政治格局下將會平穩實施,同時也會繼續為投資項目提供支持。在兩個因素的推動下,美國GDP將逐步增速,預計2011年和2012年分別達到同比增長2.8%和3.1%,通脹率將分別為同比增長1.9%和2.1%。
歐元區:暗灰
受各成員國經濟增長分化、歐洲公共債務危機等問題的影響,多數機構看空歐元區,預計2011年歐元區經濟增長將放緩,其前景可謂一片暗灰。
歐元區各成員國間的復蘇步伐、增長圖景分化,是各機構達成的基本共識。德國成為了2009年全球復蘇和歐元貶值的既得利益者,而其他經濟體面臨相當的挑戰,特別是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等金豬國。中信證券認為,不對稱性為歐洲央行增添了額外的障礙,使其不能像美聯儲那樣果斷地支持脆弱的成員國。
公共債務問題是擺在歐元區面前的重大難題。2010年10-11月,歐元區再起波瀾,愛爾蘭和葡萄牙爆發債務危機。瑞銀認為,歐洲理事會2010年10月29日決定從2013年起設立永久性債務危機管理機制,負責債務重組和約束未來的債券持有人可能是導火線,但根本問題是那些增長乏力又沒有獨立政策工具的國家長期背負的債務的可持續性及其今后的融資問題。
今后的主權資金總需求,分別占愛爾蘭和西班牙2011年GDP的18%、葡萄牙的21%、希臘的24%,將是對政府耐受力以及剛剛成立的歐盟金融穩定機構的重大考驗。在進一步的緊縮和經濟增長停滯的宏觀環境下,這種緊迫形勢不僅會給歐洲機構在有序管理債務運作方面帶來巨大壓力,也會讓將要實施關鍵的經濟和社會結構性改革的國家在保持社會凝聚力方面承受同樣的壓力。瑞銀預計2011年初歐元區增速將放緩。
中信證券同樣看空歐元區,認為由于私人部門復蘇步履維艱以及政府缺乏明確的支持措施,歐元區GDP在2011、2012年分別同比增長1.3%和1.6%,而2010年為同比增長1.7%。通脹將為同比1.7%和1.9%。
日本、英國:淡粉
9637a16330c1131adb253bf98c983430 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日本,2010年得益于出口和政府政策,經濟重現正增長。英國2010年受歐洲債務危機影響程度較低,2011年經濟增速有望回升。我們賦予發達經濟體中2011年經濟有望重拾升勢、逐漸恢復生氣的日本和英國淡粉色。高盛預計,2011年日本的基本面表現將有所改善,其中將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出口。美國經濟好轉和中國的強勁勢頭將使日本出口業獲得穩固支撐。出口應能進而推動資本支出的改善。隨著日本住房環保點數政策開始產生影響,2011年住房投資也將有所增加。但盡管如此,瑞銀認為日本的通縮仍將持續,2011年日本央行應該不會改變寬松的貨幣政策。
英國在2010年受歐洲債務危機影響程度較低,中信證券認為,公共債務相對較低、潛在增長率相對較高以及控制債務的政治意愿強烈等因素,有助于英國經濟的穩定。英國具有良好的增長潛力和專業化水平,使得其可以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瑞銀同樣認為,2011年英國經濟增速應回升,低利率會支撐居民現金流。2010年5月大選后的財政政策收緊力度略超市場預期。由于通脹風險,貨幣政策的收緊速度可能快于其他經濟體。
拉美:紫紅
2010年,伴隨大宗商品價格的一路上揚,資源型的拉美經濟體以超預期的速度復蘇,相較2009年底多數機構預測的2010年2.5-3%的拉美經濟增速,聯合國拉加經委會最新的預測值達6%左右。在全球經濟仍未完全走出危機陰影的背景下,拉美經濟可謂“大紅大紫”。我們將2011年拉美經濟定義為紫紅色,表示在延續經濟強勁復蘇的同時,相伴而來的通脹、資產泡沫等問題也值得警惕。
得益于從上世紀90年代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國相繼爆發的金融危機中吸取的教訓,拉美國家利用2008年前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有利形勢,憑借資源優勢,采取多種財政、金融政策,大幅降低了債務負擔,改善了政府的財政狀況。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來襲后,拉美各國政府又相繼采取了及時和正確的經濟刺激計劃,有效緩解了危機的破壞性。2007年賣方機構給出中國經濟“黃金十年”的判斷言猶在耳,2010年,美洲開發銀行行長阿爾韋托·莫雷諾也樂觀表示,拉美國家將迎來發展的“黃金十年”。
以遠超全球GDP增速均值的速度發展的拉美國家,也衍生出一系列問題:委內瑞拉和阿根廷等國通脹壓力大幅上升,巴西等國資本市場泡沫再現。瑞銀預計,2011年拉美地區增長率將從2010年的6.1%放緩至4.5%,區內國家將日益面臨增長瓶頸,凈出口對增長的貢獻日益負面,高基數效應顯現。盯住通脹率的拉美各國央行如果要實現通脹率目標,2011年將重啟加息周期。相比全球許多地區存在的增長率差距以及持續的本幣升值,應能使拉美的經常項目逆差從2010年占GDP的0.8%擴大至2011年的1.7%。
EMEA:淺黃
EMEA區域指歐洲、中東和非洲的新興國家,在本輪全球金融危機初期,因中歐和東歐許多小國家舉債過多,EMEA區域也是負面消息頻傳,但目前情況已經基本穩定,整體而言,EMEA區域可以成為2011年的投資方向,因此我們用中性偏暖色的淺黃色代表。
同歐元區類似,EMEA區域內的經濟體也是千差萬別,按照瑞銀的歸類,俄羅斯、土耳其、波蘭、南非和以色列屬于區內大國,經濟增速已經恢復到較高水平,其中,土耳其的經濟回升幅度最顯著,基本上屬于V型反彈。另一類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其GDP增速仍未回到正值水平。
但從整體看,EMEA區內財政相對健康的國家主導了全區GDP,落后國家的GDP占比僅為15%。這意味著,EMEA的經濟增長主要取決于經濟快速成長的俄羅斯和土耳其,以及穩定增長的以色列、波蘭和南非。瑞銀預計,新興EMEA的實際GDP增速2010年有望為4.3%,2011年或小幅升至4.5%。
印度:朱砂紅
內需拉動型經濟體—印度在2010年伴隨兩位數高通脹水平,經濟強勁復蘇,并于年內6次加息將從緊貨幣政策發揮到了極致,所以,我們賦予印度經濟火紅色。
同樣受到2008-2009 年金融危機較大影響的印度,通過降低基準利率增加銀行資金流動性、擴大稅收減免、增加財政支出并加速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小型企業發展等措施來保持經濟穩定快速增長,成效顯著。中金公司統計認為,2010 年一季度印度GDP 同比增速從2009年四季度的6.5%上升至8.6%,為兩年來新高,在亞洲主要經濟體中僅次于中國。消費在印度經濟結構中占比高達69%。與此同時,投資也正不斷崛起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伴隨經濟復蘇的,是通貨膨脹的迅速抬頭。面對加劇上行的通脹形勢,印度央行2010年以來已經加息6次,在金磚四國中最早實施貨幣退出政策。2011年,印度或仍存在繼續加息空間。
全球流動性:檸黃
美國、日本、英國、歐元區等發達經濟體在未來一段時間很可能都將延續寬松的貨幣環境,由此帶來全球流動性泛濫的持續,因此,我們用黃色來代表充裕的全球流動性。
全球流動性過剩格局下,熱錢對大宗商品以及基本面相對樂觀的新興市場的追逐很可能加劇。光大證券分析認為,這將導致新興經濟體資產價格上漲、通脹壓力以及本幣升值的壓力加大,進而迫使新興市場防范熱錢流入產生的副作用。目前,巴西、泰國等國相繼推出了資本管制措施。印度和澳大利亞央行也已相繼宣布加息來遏制不斷增長的通貨膨脹風險。瑞銀于2010年12月即發布報告“看好2011年亞洲股市的前景”,并建議投資者增持中國內地、香港及印度股市的投資比重。
國際政局:熒光橘
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在2010年繼續發生著深刻變化,并連同全球金融危機的后續效應一起對全球經濟走勢產生重大影響。展望2011年,我們用跳躍的“熒光橘色”來表示政治格局作為擾動因素,可能對經濟走勢產生重大影響。
韓朝沖突。雖然韓朝沖突由來已久,但2010年大有升級之勢,甚至在有爭議的“北方界線”附近發生交火。受避險情緒影響,美元在事件爆發后快速走高,韓元遭受重挫,國際金價大幅攀升。中金公司認為,韓朝之間的地緣政治沖突將會在短期內壓制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但朝鮮方面的動作,無非是想引起一定的國際關注,尤其是美國的關注。在目的達到之后,朝鮮將堅守底線,不會將事情繼續鬧大。最后的可能結果是,在各方的斡旋之下,雙方會保持克制的態度。只要事件不大規模升級,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將會迅速消失。
發達經濟體的社會對抗。即發達經濟體的民眾對現任政府、緊縮措施和“不公平”的抗議。瑞銀認為,部分政府似乎仍然享有普遍支持和社會凝聚力,比如英國聯合政府,但它們或許還是會遇到可能干擾或延緩政府計劃的民間抗議和反對。另一些政府,如希臘和法國政府,則已經遭受過較為強烈的反對,只是抗議活動已偃旗息鼓。到目前為止,一些國家用緊縮政策頂住了金融風暴,比如愛爾蘭,現在它們則不得不面對繼續緊縮和銀行減記增多的局面,接下來則將出現按揭危機,已有1/8的按揭貸款資不抵債。政府將繼續承擔壓力,對選民的敏感問題進行預先猜測或是事后反應,并把政治上的權宜之計置于經濟常識之上。
世界多極化趨勢下,權力交接持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新興經濟體2010年經濟增長率將達7.1%,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發展中國家的地位上升,帶來了國際治理結構新的調整。2010年4月,世界銀行進行改革,使發展中國家整體投票權從44.06%提高到47.19%;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世行第三大股東國。IMF也將于2012年年會前,向包括新興國家在內的代表性不足的國家轉移超過6%的份額,歐洲國家還將讓出兩個執行董事席位。瑞銀認為,首爾G20峰會已經成為清晰展示美國向中國、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移交權力的舞臺。美國財政部長蒂姆·蓋特納設立經常項目盈余國家管理機制的建議未得到支持,就是例證。這一背景下,大國合作的議題性和競爭的戰略性愈加突出。中美關系盡管波瀾起伏,但合作仍是主流。中國和美國都還有兩年就要發生重大的政治事件:對前者來說是領導權的交接,對后者而言則是下一輪總統和國會選舉。這些事件毋庸置疑將對2011年的全球經濟走勢產生重要影響。中國的改革更將成為決定中國和全球經濟在未來數年中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