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對自己說過,“有了錢和時間,我就帶著心愛的人去環游世界”?
但事實是,你留在家里,朝九晚五地上班下班。可能一年去度一次假,時長不過三五天,目的地是海島小鎮或者某個異國都市。環游世界?這夢想像情人,永遠和你若即若離。
所以,11年前,當赫爾曼?扎普和妻子坎德拉里亞?扎普決定開著他們那輛造于1928年的老爺車,義無反顧地跨出周游世界的第一步時,周圍所有人都給了他們掌聲。
現在,這對夫妻跨越了4大洲不說,還在路上生下了4個孩子。孩子們的國籍各不相同:最大的潘帕是美國人,8歲;5歲的二兒子出生在阿根廷;3歲的帕洛瑪是加拿大人,瓦倫比則是個澳大利亞的小寶寶,剛1歲。
兩人的足跡已經布滿整個美洲、澳大利亞、新西蘭。他們現在正在亞洲,旅行仍在繼續。
屬于扎普夫妻的傳奇興許得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還是個小孩兒的他從出生的舊金山移居阿根廷,在爺爺的農場里玩耍、工作。10歲那年,他遇到了8歲的坎德拉里亞,從那時起,他們就再也沒有分開過。標準的青梅竹馬。
1996年,他們結婚了,之后開始短途旅行。第一次,他們花光了所有的錢,不得不依靠陌生人施以援手才回到家中。但這并沒挫敗兩人的積極性。2000年,擁有一份IT行業工作的赫爾曼決意辭職,“我們覺得,該上路了。”
赫爾曼的爺爺非常支持他們,他明白這對小夫妻真正想要的東西就是一直在路上。他將自己農場已經使用七十多年的老式派奇車送給了他們,還附上臨別贈言,“如果你想走得更遠,你就得走得更慢。還有什么能比一輛老爺車更好呢?”
自那之后,這輛高齡老爺車就成了扎普夫婦的家。夫妻倆達成協議,老爺車的時速不得超過40英里。2000年到2004年,他們慢悠悠地從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一路開到阿拉斯加。回國逗留幾星期后,夫妻倆再次上路。2005年到2007年,他們完成了環繞南美洲的旅行,隨后在中美洲、美國和加拿大逗留,直到2009年。美國是他們一次性逗留時間最長的國家,總共13個月。然后,和老爺車一起,他們到了澳洲,接下來是亞洲:日本、韓國、菲律賓……
孩子們的教育是扎普夫婦在路上最大的擔憂。幸好,借助最新科技,赫爾曼和妻子得以在網上為孩子們下載定期更新的課程。每當在一個地方歇腳,他們會將課程打印出來,親自擔任老師,給孩子們授課。
在赫爾曼看來,讓孩子們觸摸世界,是比受傳統教育更受益無窮的事情。孩子們親眼見到了袋鼠跳,聽到了灰熊吼,“他們還看到了航天飛機如何沖破云霄,在不同的國家里學習不同的語言,經歷不同的文化。”毫無疑問,這是無法復制的寶貴經歷。
在阿根廷,扎普一家是家喻戶曉的勵志英雄,許多人都用他們的故事來激勵自己。但在赫爾曼和坎德拉里亞看來,這并不只是他們一家的壯舉。“在過去11年內,有大約12000人向我們一家人伸出援手。幾乎90%的時間我們都住在別人家里,很少睡在帳篷里或者呆在車上。在菲律賓,我們借宿的家庭只有一個房間,他們將惟一的一塊肉和惟一的一張床給了我們,我們離開時,他們還為不能提供更多幫助而道歉。”
在熱情擁抱世界并被世界以同樣的溫暖回報后,扎普一家對于征服世界的興致越來越濃。“我們已經開過了從地球到月亮這么長的距離,而我們的目標是,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