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該采用“煤電聯動”的機制,煤漲價以后電價只能跟著漲
自6月1日起,發改委上調15個省市銷售電價,平均上調幅度為1.67分,上調的銷售電價涉及工商、農業用電,居民用電暫不上調。此次上調為非民用電價,會不會推動CPI上揚?電力企業為什么會出現虧損?我國的能源壓力究竟有多大?對此,本刊采訪了經濟學家梁小民教授。
1 造成這一輪電荒的原因據說是煤價上漲,中國是產煤大國,煤怎么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梁小民:中國雖然是產煤大國,但是能源結構很不合理,煤占能源消耗的90%。這個比例跟國外比是很高的。而且中國經濟發展非常快,雖然是產煤大國,但是煤依然很緊張。
發電企業應對煤價上漲的消化能力為何如此脆弱?
2 梁小民:主要是價格體制不合理,本來應該是“煤電聯動”的機制——就是煤漲價以后電價就應該跟著漲。現在煤價放開了,但電價卻是嚴格控制的。這樣的話煤價漲得多,完全讓電價來承受是不現實的。
3 上游煤炭行業與下游電網會不會對中間的電力企業產生擠壓?
梁小民:這倒不是擠壓問題,電是國家壟斷的,煤基本也是大型國有煤礦為主。不過發電的主要燃料是煤,煤漲價以后電力企業當然有壓力。
4 中國電價其實不算低,高出來的成本僅僅是燃料價格抬起來的嗎?
梁小民:不,咱們國家的電價算是低的。貴還是便宜不能按價錢來說,要看它的成本。燃料對發電企業很重要,占去了發電的大部分成本。
5 中國電價其實不算低,高出來的成本僅僅是燃料價格抬起來的嗎?
梁小民:不,咱們國家的電價算是低的。貴還是便宜不能按價錢來說,要看它的成本。燃料對發電企業很重要,占去了發電的大部分成本。
6 火電企業存不存在生產效率低下的弊端?
梁小民:這個問題存在。因為很多火電企業都是國有企業,效率低下。不排除技術上的落后,但是更多的是管理問題。國有企業的消費、工資、補貼都是相當高的,中石化喝那么貴的酒,油價怎么會不漲。這些消費、福利都要算在成本里的,這是國有企業的弊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咱們國家的電力是五大集團壟斷,缺乏市場競爭,效率當然很低。
7 這一輪的電荒會不會推動新能源項目的加快上馬,比如核電?
梁小民:其實咱們國家早就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但做得不是很好。新的能源項目主要是3種:核電、水電、風能。核電項目投資大、工期長,而且日本核危機以后,咱們上核電項目更加謹慎;水電本來是比較廉價的能源,但是水電不穩定,而且對環境影響太大,反水電的思潮很厲害,國外很少有國家把水電當作主要能源,美國很早就不搞水電了;現在風電也很熱門,但是風電項目上的太多、太雜,而且風電企業跟國家電網連不上。
可以說在相當一段時期內,電力還是以火電為主,今年夏天缺電的高潮不可避免。
8 高耗能企業為什么會有爆發式增長,光靠拉閘限電能不能起到產業結構優化的作用?
梁小民:中國13億多人,經濟每年增長10%以上,而這10%的增長中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占有相當比重。政策很明確,要把這些高耗能的小企業淘汰掉,但是地方政府不愿意啊,很多地方沒有大型項目,就業、稅收就靠這些小企業,很難關掉。
9 這次調價雖然沒有涉及民用電,但會不會間接推動CPI上揚?
梁小民:這次調價主要是工商、農業用電上漲,因為物價已經很高了,老百姓有一個承受壓力的問題。但電價上漲,生產價格指數PPI必然上漲,最終是要進入CPI的。
10 相應的抑制通脹的措施有沒有出臺?
梁小民:暫時沒有,上調電價是國家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是被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