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城市規劃
“基辛格曾坐在這個座位上,”導游說,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曾坐在那里?!薄本┦幸巹澱褂[館已成為中國一些最尊貴賓客北京之行的保留節目。
像我這樣每年來這里大約一個月的人來說,這里有一點過度宣傳的感覺。該展覽不禁令人回想起,中國官方幾十年前出版的那些印刷精美的高級雜志上表現社會主義富足的景象。
該展覽館略過了北京的一些缺陷,比如經常發生的嚴重得熏人眼睛的污染、大面積交通堵塞,或者令步行游客望而卻步的宏大而開闊的城市布局。
不過,就像城市規劃展覽館所展示的:中國當局決心利用新賺取的一部分財富,將首都從幾年前破舊不堪、雜草叢生的村莊變成一個國際化的規劃模范城市。
該規劃有許多方面不符合西方國家有關“人性化設計城市空間”的流行觀念。大量縱橫交錯的環城公路、舊街區的毀滅以及狂熱新建的巨型商場大樓,都反映出該城市總體規劃不合比例地追求宏大的偏頗之處。
在北京,你無法悠閑漫步于街區之間,這些街區的發展缺乏條理,沒有將居住、工作、購物和娛樂空間和諧地融合在一起。不過,動感影院展示的一個公共交通規劃,相比之下令紐約似乎著實顯得古舊滯后。北京已有一條很棒的快速交通線路,將時尚輝煌的新國際機場與市中心相連接,而紐約一直無法做到這點。
還有全國高鐵網絡——這在美國也沒有。在北京,火車與22條快速高效的地鐵線路相連接,其中9條地鐵線路已建成運營。
這個規劃展覽館,展示著將北京這個古老的城市繼續改造成一個全新城市的發展足跡,這個展示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來源:《紐約時報》)
中國的實用主義
許多德國人會為如何處理不想要的禮物而發愁,但中國人并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在中國城市中,禮品回收店的生意興隆,體現了中國社會的實用主義。
看上去,只有極少數的禮品是出自真心的饋贈,大多數禮品的背后是清醒的利益考慮,因為中國的經濟和行政的運轉需要大小禮物組成的河水不停推動。而“紅包”在許多場合都被視為笨拙明顯的行賄,送禮人就以煙酒為形式奉上自己的心意,他們知道,收禮人大多轉手就會把禮品換成現金。
與之相應,大多數回收店都位于政府部門或官員住宅區附近。保密是其原則之一,營業時間長也是其特色,這樣方便客戶在夜色掩護下前來交易?;厥张c腐敗密切相連,已不是什么秘密。一個禮品回收店的店主李先生說:“春節前后是生意的高峰,開重大政治會議時,營業額也會快速上升,官員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升遷和項目,需要表達一下意思。”
這一行業的最大風險是回收了假貨。商家抱怨說,“流通領域有許多假煙假酒?!痹S多假貨可以亂真,商家無法一下認破。不過,二手禮品的價值有時也會高于原價。中國媒體不久前的報道說,一名婦女花200元在禮品回收店買了一瓶酒,回家后在包裝盒里發現了一個裝有5000元人民幣的信封。
(來源:《柏林日報》)
拯救中文?
自從看了“中國禁止媒體中使用英語單詞”的報道后,我一直想說點什么。之所以說不出什么新鮮的,是因為這種事不是今天才有的。一些人——尤其是世界各地的文化精英——一直都在擔心自己的語言被英語玷污。
一個崛起的大國會這樣做并不奇怪。英國詩人威廉?巴恩斯在日不落帝國的巔峰期就建議清理英文,剔除源自拉丁文和希臘文的外來詞。奧威爾也對這些舶來詞嗤之以鼻。同樣,隨著美國在一戰后崛起,雖然提議將“美國英語”列為美國官方語言的法案沒有全國通過,但在伊利諾伊州卻得以實施(1960年代才廢除該規定)。
換言之,這種“語言清洗”大家都在干,無論是大語種還是小語種,無論該國是在崛起還是在衰落。語言民族主義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但是,語言的融合也是一種符合自然規律的遺傳,我不認為中國能成功地阻止其人民使用英語詞匯。他們也許可以讓印刷媒體中不出現大量英文詞匯,但這很可能讓英語詞匯多了特別的用處,情緒沖動時的咒罵或者每個年滿14歲的人都知道的粗口?;蛘?,換一種方式說,我也教中國當局一句十幾歲的英裔美國人中的流行語:祝你好運。
(來源:《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