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眼看到摩納哥王宮,你或許會感到失望:3層高的淺黃色建筑群古樸、低調,不是想象中奢華的王宮,更像是熱那亞風格的防御城堡。
沒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的確是一座用來抵御入侵者的堅固堡壘。在一處六十多米高的懸崖上,古老的摩納哥王宮在熱那亞人1215年修建的防御工事舊址上復建起來,自1297年起成為公國君王的府邸。它象征著國家主權,也記錄了統治摩納哥長達七百余年的格里馬爾迪家族的功績。
時過境遷,人們不再相信君權神授,但這并不妨礙摩納哥的君主成為古老歐洲大陸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元首之一。旅游、博彩業的發達,使1.95平方公里的國土上遍布現代化的建筑。若想追憶公國的歷史,王宮已然是“碩果僅存”的最有說服力的地標。
每年6-10月,摩納哥王宮內的大宮殿對公眾開放。僅一座庭園之隔的行政區域辦公如常,運氣好的話,說不定能在這里見到出來散步的阿爾貝二世親王。此外,王宮中的榮譽院(創設于1959年)在蒙特卡洛藝術節期間也會邀請當地人前來,與王室成員共同欣賞高水平的音樂會。
雖然外表并不驚艷,但當你花上6歐元,戴上內含10種語言的導游信息的耳機走進內部參觀,想象中王宮應有的氣派很快就會出現。因為空間局促,這里更像是一座微縮版的童話宮殿。以艷麗的色彩區分不同房間的屬性與功能,是摩納哥王宮的一大特色。熱情如火的“紅色廳”里掛滿了珍貴的掛毯,擺滿了路易十五風格的家具;金碧輝煌的“黃色廳”又名路易十五廳,裝潢充滿了法式的浪漫;金藍相間的“藍色廳”是舉行正式儀式的地方,鋪有絲質地毯,配有19世紀意大利的鑲金家具,懸掛著威尼斯水晶吊燈。
王宮內風格各異的眾多房間中,目前只有儀仗廳、藍色廳和王座廳仍在使用。其中王座廳是摩納哥公國的高級官員向親王述職,或是王室家族舉行儀式或招待會的地方,室內裝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壁爐。帝國風格的王座放置在維也納天鵝絨華蓋下,其上有查理三世的勛章,不僅代表親王的權力,也體現了公國的獨立。整座王宮的建筑及裝飾,堪稱歷代親王“接龍式”創作的集合體。不同時期的建筑風格、不同王室的個人喜好,都清晰地濃縮在這座宮殿里。
17世紀,奧諾雷二世開始對王宮內部進行整修。1690年,路易一世下令建起朝向大院的王宮大門。法國大革命之后,落寞的王宮形影相吊,慘遭破壞,收藏盡失,親王的住所百廢待興。查理三世下令建起圣瑪麗塔樓和其他佛羅倫薩風格的附屬建筑,阿爾貝一世則建起了鐘樓。
近一個世紀以來,蘭尼埃三世是第一個在摩納哥王宮度過一生的人。除親自主持王宮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修繕外,他還在這里迎娶了凱利王妃。這位偉大的君王大力推行對王宮的翻修和現代化建設,還根據王妃的喜好對王宮的裝飾進行了幾次修改,同時擴建了游泳池,將其與車庫、電影院連通起來。
王宮內的庭院是舊城堡的核心,點綴地面的彩色鵝卵石(將近三百萬塊)是蘭尼埃三世的杰作。通向埃居爾長廊的樓梯設計受到了楓丹白露城堡的啟發。16世紀意大利風格的長廊令人聯想起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王宮,王室成員在重要場合和公眾見面的露臺也坐落其中。
此外,王宮里還有很多珍貴的藏品,包括13世紀以來的歷史文件、16世紀以來的貨幣和17世紀熱那亞藝術家的作品。王宮圖書館中有12萬冊藏書。當然,這里展示最多的還是記錄格里馬爾迪家族歷史的精美畫像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