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8日,胡錦濤主席應奧巴馬總統的邀請對美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受到美國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中美雙方不僅簽署了系列經濟合作協議,更重要的是發表了中美聯合聲明,構成中美關系史上新的里程碑,極大地促進了中美關系的發展。如果按照此次中美聯合聲明定下的基調順利發展,中美之間在今后若干年內將處于相互尊重前提下的競爭性伙伴關系,友好的一面將多于對立的一面。因為隨著中國的崛起,中美之間經濟上互補的大格局雖然沒有改變,但某些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近期內,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在總體上不僅難以避免,還將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特別是體現兩國未來競爭力的新技術產業已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中國企業不宜硬碰硬地與之對抗,而是要設法繞開摩擦,利用全球化的機遇和規則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一、中美之間產生新的貿易摩擦的可能性分析
(一)美國政治和經濟體制上的原因分析
拋開意識形態的因素不談,美國兩黨制及其所代表的財團利益,決定了美國內政外交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經濟利益,并且是眼前的經濟利益。 2009年4月1日,胡錦濤主席同奧巴馬總統在倫敦舉行會晤,雙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同意建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但在2009年4月20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我國出口到美國的輪胎產品進行特別保障措施調查。2009年9月11日,奧巴馬宣布對我國輸美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產品采取特別保障措施:在此后的三年里,美國將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每年分別征收35%、30%和25%的懲罰性關稅。涉及金額達22 億美元,影響中國數十萬人就業。
2009年11月16日,奧巴馬在訪問中國時信誓旦旦地表示,美國不尋求遏制中國的崛起,一個國家的成功不應該以另外一個國家的犧牲作為代價。就在2009 年11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