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育學的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要辯證的看待它們的主次關系,只有協調好高校體育教與學的關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與學;非智力因素
1.高校體育中的教與學
1.1 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
一堂好的體育課的基本要求在于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掌握基本動作的能力、形體的記憶能力;明確教學目的;使學生明白應掌握的基礎知識、技術的要點、難點和重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教師通過講解、示范、提問、對比、點評等多樣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是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活潑。
教學過程中,應靈活應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實踐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學生間的固有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根據學生在學習上的知、情、意、行的本質特征,協調發展,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響、互相促進、相互作用;圍繞教學目標為開掘點,提高學生掌握基本技術、技能的價值和效果,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讓學生身體各個部位、各方面素質等都能得到相應的訓練。
1.2 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學
高校體育教學中主要以教會學生動腦筋掌握基本技術、知識、技能為目標,連貫、系統地結合觀察、模仿、記憶、表達等方式進行學習。
學生觀察力的高低直接體現在對基本動作的模仿,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則所得影像誤差較小,敏銳、精細的觀察力是學知識必備的良好素質,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保證。
模仿就是按照某種規定動作的樣子學著做,是體育教學中的主要環節,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形成探究的氣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一遍又一遍的示范講解,使學生順利的觀察和模仿教師正確的基本動作,認識動態事物,獲得形象知識。
記憶的關鍵是對知識的理解,教學中藥提倡理解記憶,要求學生在對基本動作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動作,教師糾正學生的錯誤同時加深學生的記憶。記憶的幫正是復習鞏固,強化訓練;而反復強化,才可能形成永久的記憶。
2.高校體育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
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是師生關系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課堂教學中的關鍵。師生之間的關系既體現著人與人之間的一般關系,也體現著人與人之間的特殊關系,這種特殊關系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關系。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與學的關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教師的教會轉變為主要的決定作用,把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差異作為教學資源,通過差異促進生生、師生交流和最大面的交流,調動了學生參與其中,協調高校體育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就是在教學實踐中使師生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才能促進體育教學沿著健康、和諧的方向前進。
3.高校體育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對高校學生非智力因素發展的促進
3.1 促進學生對體育興趣的發展
教師的動作示范有兩點,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想學的欲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師不斷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動學生,不斷地用自己對體育的熱愛影響學生,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會越來越濃,學習活動也會更加愉快、輕松、有序、和諧,對體育的興趣也會得到發展。
3.2 促進學生自信心的發展
教育的奧秘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自主發展。對學生的觀察、模仿、動作表達等方面加以肯定是培養學生自信心的良好的鼓勵方法。堅持以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為目標,尊重、激勵、賞識學生,使學生的心靈得到熏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受到成功的快樂,就會對體育學習充滿了自信,就一定能學好體育,學生自信心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3.3 促進學生主動鍛煉習慣的發展
教師的教學既要有一定的生命活力,又需要有張有弛,體育課與其他的課程有所區別,課外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練習的話,是不能熟練掌握基本動作、技術的,只有學生在大量的自主的體育時間中,漸漸領悟、習得、積累了一些好的學習方法、經驗,養成了一些好的主動鍛煉習慣,甚至學會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體育鍛煉,才能使學生終身受益。
3.4 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體育教師需要諸多方面的素質,在具備一些最基本的素質后,教師的個性特點就成了影響課程特色的關鍵。教師根據自己的個性優勢,結合學生的情況,揚長避短,在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學質量,形成自己的風格,只有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風格,才會有生動而富有特色的課堂,也才會有生動而有個性的學生。
4.結論
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教學主要是教會學生動腦筋掌握基本技術、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學生需要結合觀察、模仿、記憶、表達等方式進行體育學習。通過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培養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教與學的關系是師生搞關系的主要表現形式,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師生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協調高校體育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達到綜合素質教育的目的,這樣才能是體育教學沿著健康、和諧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錢杰.新世紀高校體育課程規劃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5).
[2]王宗平.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整合與運作[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張志勇.體育教學論[M].體育與科學,2002(5).
作者簡介:田云平(1983—),男,吉林白城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體育教學部教師,主要從事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