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皆豹
【摘 要】南通紡織產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和不斷的技術革命,已形成了較為完整、配套協作的產業體系。借助波特的鉆石模型,分析了南通紡織產業競爭力,得出南通紡織產業競爭力的優勢和存在的不足,為南通紡織產業競爭力發展提供了一些思路。
【關鍵詞】鉆石模型;紡織產業;產業競爭力
一、波特的“鉆石模型”
邁克爾·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結合不同國家競爭優勢對其產業集聚的競爭優勢進行了全面的比較分析,提出了產業競爭力國家鉆石模型。他認為,一國的國內經濟環境對企業開發其自身的競爭能力有很大影響,其中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生產要素、需求因素、相關和支持產業以及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四種基本要素。
1.生產要素——是一個國家(或區域)在特定產業競爭中有關生產方面的表現,波特把生產要素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本要素,如自然資源、氣候、地理位置等;另一類是高等要素,如科研機構、高科技人才、電信通信設施等。
2.需求條件——國內、外市場對該項產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如何。
3.相關和支持產業——包括上游供給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競爭優勢。
4.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包括企業的形成與組織管理方式、競爭激烈程度等。
以上四個因素是產業競爭力的主要影響因素,構成“鉆石模型”的主體框架,四個因素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完整的鉆石體系還包括政府和機遇兩個因素。
二、南通紡織產業競爭力分析
南通紡織產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和不斷的技術革命,目前已經形成了由聚酯、化纖、織造、印染、服裝行業組成的完整產業鏈,并圍繞該產業鏈出現了紡機、印染助劑、技術服務、紡織軟件等輔助性行業,形成了較為完整、配套協作的產業體系。
1.生產要素
(1)地理位置與基礎設施
南通素有“江海明珠、風水寶地”的美稱,地處我國東部沿海和沿江“T”型經濟發展帶的交匯處,是我國首批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江蘇省確定的沿江、沿海、沿東隴海線的“三沿”戰略的重點地區,是重要的現代化港口、工業、貿易與旅游城市。南通水陸空運輸網絡發達,貨物吞吐量大,電力基礎設施好,能源供應充足,有強大的淡水資源。毗鄰上海,隨著南通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能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及更多層次上接受國際紡織產業的轉移。
(2)人力要素
南通紡織產業的發展得益于豐富的人力資源。南通的基礎教育及職業教育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目前已擁有一定數量的高等院校,其中南通大學、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南通職業大學等院校都設有紡織、服裝及經貿類等相關專業,每年都有大批高級技術人才充實到本地及周邊地區,為紡織行業的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
(3)資本與技術要素
南通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紡織產業基礎,吸引了大批外商,韓、美、日等眾多海外跨國公司在南通設立了辦事機構并投資建成了生產基地,僅日本,就有一百多家紡織企業落戶南通。不過,南通紡織產業的發展對外資的依賴性比較大,個人資本發展不足,結構有待升級。
近年來,南通市進一步加強了與國內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鼓勵科技投入,重點研究開發各種高科技纖維材料、各種新型服裝面料等,大力開發高新技術新產品。目前,南通紡織產業已經擁有印染、化纖、經編及產業用紡織品等的先進生產設備。當然,南通紡織產業的科研及技術改造雖然在某些方面獲得了很大的進展,但科技的總體實力不容樂觀,產品結構也不是很合理。
2.需求條件
市場需求是產業競爭力的第二個關鍵要素。南通市場需求條件可以從內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兩方面來分析:
(1)內部需求
從國內市場來看,南通在江浙一帶及在全國紡織業發展中的不可忽視的地位不僅體現在南通地區特色的產業集聚,也體現在其特有的專業市場集聚。南通各紡織產業集聚區的發展為南通紡織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內部需求,如中國疊石橋國際家紡城,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從在夾縫中生存的“地攤市場”成為聞名全國的家紡之都。此外,南通周邊有很多的服裝生產基地,如杭州的女裝、寧波的男裝、溫州的休閑裝等,這些生產基地都是南通紡織品面料的巨大市場。作為國際性大都市的上海,也是南通市紡織產業巨大的潛在市場。然而,由于南通的大部分產品走的是中低檔路線,對于市場競爭激烈,以時尚消費為主的上海市場而言,南通的紡織服裝產品還不具有明顯的優勢。
(2)外部需求
全球紡織業的變化與發展,國外市場對紡織產品的消費增長,國內消費的新熱點,上海作為國際采購中心的地位的確立,南通及其周邊地區巨大的市場群體及國外的需求將刺激生產者更多地滿足市場需求,將自己納入國際紡織產業鏈中,對南通紡織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需求條件。
3.相關和支持產業
紡織產業的塊狀發展是南通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塊狀經濟區內以分散而均勻的中小企業為主,并存在相當數量的家庭工廠。行業內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是與多變的市場需求相適應的,這些中小企業機制靈活,專業性較強,能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快速反應;同時企業之間通過各種社會關系緊密聯結在一起,企業之間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分工與協作網絡。在橫向上以床上用品為主體,化纖、印染、印刷包裝多行業緊密結合;在縱向上包括以生產加工為主體,銷售、運輸、服務等相關環節,分工協作,也能獲得外部規模經濟效應。當然,其他紡織相關與支持行業如咨詢業、物流業、包裝業及設計、印刷等行業的發展尚待加強。
4.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
企業的目標戰略和組織結構往往隨著產業和國情的不同而不同。競爭者的形態在企業創新過程和國際競爭優勢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1)企業規模與結構
首先,南通大型紡織企業多為一條龍生產,與小企業缺乏合作與溝通,小企業由于資金、設備投入不足,只能進行初級品生產,形成兩極分化的企業格局。企業分布上游多、下游少,產業鏈仍待完善。其次,南通紡織產業中存在著嚴重同構的現象。南通許多家紡企業,在國內、國際同行業中規模較小,產品幾乎都是床上用品,產品品種單一,存在嚴重的同構現象。產業同構在一定程度利于競爭市場態勢的形成。但是,產業結構的趨同所造成的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對區域總體產生的負面效應要大于正面影響,尤其對工業初、中期階段,急需形成專門協作、規模經濟的區域更是如此。
(2)競爭者
南通紡織產業面臨激烈的競爭,既有內外部市場的競爭,又有高檔產品對手與中低檔對手的競爭。南通雖有一定數量的紡織大企,如東麗、帝人、大生、聯發、三友集團等,但是與周邊某些城市相比較,南通的紡織企業既不大也不強。無錫有江蘇陽光、華西村、凱諾科技等上市公司。常州的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生產歷史最長、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牛仔布上市企業。而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大生”還沒有上市。
5.機遇
機遇在波特的鉆石模型中是一個變數。江蘇省政府提出的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全省沿海開發戰略的實施,洋口、呂四深水大港的開發建設,將使南通形成沿江優勢進一步放大,沿海優勢強勁突破的區域發展新格局,給南通市政府大力發展紡織業提供了政策、環境和宏觀調控的機遇。隨著蘇通大橋的建成通車,滬通鐵路及滬崇啟、滬崇海等過江大通道的建成,將使南通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時都市圈,能更多地接受上海經濟的輻射,包括上海新產品的研發和設計能力、豐富的專業人才等,為南通紡織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對南通紡織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補充和支持。
6.政府
紡織產業作為南通的主導產業之一,關系著南通的經濟命脈,南通市各級政府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招商引資、建立各專業市場、籌建行業協會、建設產業園區、舉辦專業展覽會以及促進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合作方面,為南通紡織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南通市各級政府的基層政府組織與當地的紡織企業聯系非常緊密,對企業的經營狀況了如指掌。可以說,政府在南通紡織產業發展中起著非常關鍵性的作用。這正是波特“鉆石模型”中政府變數的作用。
三、結論
借助波特的鉆石模型,我們既可以看出南通紡織產業的競爭力,又可以看出南通紡織產業存在的不足。
1.從要素條件來看,南通紡織產業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從產業規模上看,在化纖、面料織造與印染、床罩、枕套、被套、被子、手套等生產能力處于全國領先。從產業裝備上看,已經擁有印染、化纖、經編及產業用紡織品的先進生產設備并且大型企業已經進行改造與更新,掌握發展先機。從產品品種結構上看,基本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優勢明顯,正致力于提高產品附加值,已經具有比較優勢。南通紡織企業應致力于從成本導向型、生產加工型向價值創造型、營銷型企業發展。
2.從需求條件及相關與支持行業看,南通紡織產業發展空間很大
國內對中低檔紡織品的需求量大,國外包括中東、非洲對中低檔紡織品的需求的增長,甚至北美和歐盟對中低檔紡織品的需求也不少。南亞諸國的競爭,促使南通地區的專業市場及其相配套的物流業的迅速發展,與此同時,會展業、咨詢業、設計中心等相關與支持行業的啟動、與上海的接軌等也正在完善其職能。
3.從企業結構、戰略和競爭角度看,南通紡織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
實力相對薄弱的中小型的家族企業常常致力于中低檔產品的開發,而實力雄厚的中小企業的存在,引發了持續的價格與成本競爭,迫使企業在降低成本上狠下工夫。最重要的是,產品有市場,有大量中小企業持續的投資生產。許多企業斥巨資引進最先進的紡織機械設備,初衷也是提高生產效率,但生產的仍然是中低檔產品。這使得南通紡織產業在低端市場,擁有其它地區無與倫比的優勢,有一些大型企業已經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參考文獻:
[1]MichaelE.Porter,李明軒,邱如美,譯.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2]王緝慈.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劉世錦.產業集聚與中國制造業競爭力提升[J].上海企業,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