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是指教師使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教授知識,完成整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活動過程。將學生的英語,通過教學和環境,經過若干階段的訓練,使之能代替或接近中文的表達水平。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1.課程特色的需要
《國際貿易實務》是國際貿易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它以進出口貿易具體操作流程為中心,系統介紹了國際貿易各個環節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國際貿易實務》涉及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國際結算、商品檢驗、合同磋商以及國際貿易理論諸多方面的知識。涉及到國內、國外兩個層面。由于該課程突出的外向型特征,在教學中如果只采用中文,勢必造成學生對專業知識掌握的困難。如國際貿易中涉及到的專業術語、函電、合同、信用證、各類單據等,無疑全是英文書寫,因而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要大量使用英語。
2.形勢發展的需要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加入WTO以后,中國與外部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越來越頻繁,尤其是國際貿易與金融領域將逐步與世界接軌。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和相關從業人員將逐漸融入到世界經濟的大環境中,大量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開展經營業務。迫切需要既掌握現代專業知識又具備熟練的專業外語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除必須精通本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與國外同行進行無障礙溝通和競爭的能力。
3.培養專業人才的需要
雙語教學模式為我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以及同國際先進教學模式接軌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同時也促進了該專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吸納和借鑒國外先進經營管理理念與方法,理解和掌握國際慣例,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和國際合作與溝通能力的學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根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客觀要求,即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很強的外語交際能力和實踐能力,能夠直接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復合型外經貿人才,最終使我國高等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真正成為“面向國際市場競爭、具備國際經營頭腦”的國際商務參與者和管理者。
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的可行性
1.教師和學生英語水平較好
師資力量和學生英語水平基本適應雙語教學的需要。最近幾年,我國高等學校的師資隊伍從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有了明顯提高。尤其是國際貿易專業,高校在聘用新教師時不僅要考查其科研水平及專業知識,而且加強了對教師英語水平的考核,提高了對教師英語水平的要求。此外,隨著我國高等院校與國外高等院校國際教育教學合作和交流的不斷推進,許多高校可以通過中外合作辦學等方式依托合作方學校為雙語教學鍛煉和培養師資。
學生是教學的基礎。我國各大高等院校在招收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考生時,普遍考慮考生入學的英語成績,該專業的學生的英文基礎普遍較其他專業要好。另外,根據當前本科教學逐漸普及化的趨勢,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在本科階段應培養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強調應用型和實用型的人才。因此其培養模式突出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要求通過四年以英語為主體的專業系統學習能夠具備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并且在畢業時要求通過大學英語六級或國際商務英語考試。
2.教學材料較豐富
《國際貿易實務》由于本身外向型特點,目前已有大量的外文原版教材引入國內。這些全英文教材適用于重點院校基礎更好的學生使用。可以使學生在更高起點上學習專業知識,學到最前沿最新的知識。國內許多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師領會融通國內外相關理論與實務知識后,結合自身寶貴經驗,編撰了本專業的英文教材。這些教材往往內容覆蓋量適中,外語精簡,更易于接受,更適合國內的學生學習和閱讀。
除了教材以外,《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還涉及大量的與實際工作相關的文件的學習。如合同、信用證、保函、檢驗證書、提單、保險單等。這些材料都可以通過與其他相關外圍單位建立起良好合作關系而獲得。不僅為課本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補充,而且這些資料來自于國際貿易工作的第一線,真實可靠,為學生將來從事國際貿易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施雙語教學的建議
1.教師課前充分準備
由于要使用大量英語講授專業知識,勢必增加教師上課的難度和壓力。因此教師需首先吃透教學內容,形成系統有序的知識體系,然后用英語組織教學內容,盡可能使用英語寫教案,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在使用英語授課時,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對于難點的講解可以中英文并用,而對于容易的地方,則盡可能做到全英語表述。對于一些重要的專業概念和術語應通過廣泛查閱多本原版教材,經過認真比對,選用學生容易理解、含義明確的表述方式。
此外開課前,教師應積極開展調研活動,收集各種資料作為雙語教學的輔助教案和教學參考。另一方面,教師應對實施雙語教學的班級進行調查,了解授課班級學生的外語水平,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合適的雙語教學模式。
2.區分教授英語和教授專業知識的不同
雙語教學存在利弊兩面,就像一柄雙刃劍。一方面,雙語教學能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綜合水平和能力的迅速提高,但另一方面如運用不當,雙語教學將會嚴重影響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許多老師在實施雙語教學的過程中都會陷入是講授專業英語還是專業知識的困惑中。在教學中,應當重點放在專業知識的傳授中,學生是以學習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知識為目的,英語只是教學的手段和工具,不能以手段代替內容。在《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學實踐中,要避免教師講解單詞、逐字逐句翻譯的教學模式。而應當立足于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知識的講解。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采用漢語和英語并用,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如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課堂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用外語來思考、陳述、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指導學生,完成從漢語向雙語教學的過渡。
3.采用循序漸進式雙語教學方法
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學生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要充分考慮學生對雙語授課的接受程度,循序漸進,由簡變繁、由少到多的使用英語教學。在雙語教學的開始階段,要避免英語教授給學生帶來的困難感,造成教學水平下降,教師在這一階段應當可以使用較多的漢語講解,輔之英語講授。在雙語教學被廣泛接受后,這一中間階段是教師和學生更深層次的磨合期,學生和老師在這一階段基本熟悉了雙語教學的模式,外語水平較前一階段有大幅度提高,這一階段教師應加大外語授課比例,以順利過度到最后的完全適應階段。最后的階段也是雙語課程所追求的教學效果的階段,即引導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自由交流、提問,呈現雙語教學的良性互動。雙語教學完全可以突破課堂教學的界限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在實踐教學中引入英語,更能體現英語的實踐應用性,達到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冬梅,劉耳.國際貿易專業實施雙語教學探析[J].黑龍江教育,2008(5):65-66.
[2]王小平.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的思考[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8,6(5):56-59.
作者簡介:戴育琴(1978—),女,湖南邵陽人,碩士,湖南商學院經濟與貿易系教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