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娜
一、高新技術產業特征
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從事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的企業集合。高新技術產業所擁有的關鍵技術往往開發難度很大,但一旦開發成功,卻具有高于一般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新技術產品的主導技術必須屬于所確定的高技術領域,而且必須包括高技術領域中處于技術前沿的工藝或技術突破。根據這一標準,目前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三大領域。
高技術產業的主要特點有:1)知識和技術密集,科技人員的比重大,職工文化、技術水平高,生產所用的設備、材料涉及到現代技術領域的許多尖端成果;2)資源、能量消耗少,產品多樣化、軟件化,批量小,更新換代快,附加值高;3)屬于資本高度密集型產業,其科研費用和設備投資大;4)工業增長率高,產品具有國際性和前景良好的市場需求。以信息產業為例,目前發達國家信息產業的產值已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60%,年增長率為傳統產業的3~5倍。
高技術產業的智力性、創新性、戰略性和環境污染少等優勢,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20世紀80年代以來,高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為人類社會開拓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
二、高新技術產業的競爭模式
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區別于傳統產業的高智力、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效益、國際化、集約化(如知識與技術密集、科工貿一體化)等一系列顯著特征。因此,它的競爭模式不同于傳統產業的競爭模式,應該用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去探索。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和世界經濟格局的轉變,各個國家在產業層面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高技術產業作為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帶動經濟實現持續增長的重要戰略性產業,其競爭力的提升已經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我國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國家,改革開放后的經濟增長令世界矚目,面臨的競爭壓力也不斷增大。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高技術產業已經成為推動我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然而,一個產業在參與國際競爭之前,首先必須要面對國內市場,只有在國內省際之間的競爭中獲得優勢,才能夠獲得參與國際競爭的資本。同時,高技術產業競爭力的強弱,不僅體現在產業投入水平、產出實力等顯性層面,也體現在從投入到產出過程中內在潛力的隱性層面。
三、高新技術產業競爭戰略建議
高新技術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其市場競爭活動的特殊性,因此在制定競爭策略時,應根據產業特點和具體情況對傳統的競爭策略組合做出適當的調整,并加以創新。
1.通過積極努力,爭取建立事實行業標準。
美國經濟學家阿瑟指出:“單一性標準具有這樣一種優勢,即一旦某種標準戰勝了其他標準得以確立,市場將完全受到獲勝標準的壟斷?!笔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刻意創造為市場所承認的事實行業標準,是一種明智的長期投資之舉,因為標準是企業占領市場的重要籌碼,無論標準的爭奪還是標準的確立都標志著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同時,用戶對標準更是大為重視,因為這關系到他所采購的產品是否可享有更多的服務、投資能否得到保護。其次,建立事實行業標準對于克服高新技術產品生命周期形態不理想的缺點也有較大的積極作用。
2.開發新的細分市場,創造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大潮。
市場細分可以使企業發現更多市場機會,運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經營效果。通過市場細分,企業可以對每一個細分市場的購買潛力、滿足程度、競爭情況等進行分析對比,探索出有利于本企業的市場機會,使企業及時作出投產、移地銷售決策或根據本企業的生產技術條件編制新產品開拓計劃,進行必要的產品技術儲備,掌握產品更新換代的主動權,開拓新市場,以更好適應市場的需要。通過細分市場,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市場,企業可以集中人、財、物及資源,去爭取局部市場上的優勢,然后再占領自己的目標市場。
高新技術產業具有這樣的特點:技術發展呈波浪式前進,高新技術企業的長期獲利能力取決于它能否預見到下一次技術變革浪潮的到來,以及如何在技術、生產、營銷方面做好充分準備。在這個行業中,沒有一種產品能夠長期立足于市場而不被淘汰,因此從長期來看,所有產品都是過眼煙云,無法為企業帶來長期的利益。所以,只有不斷地開發新產品、占領新市場,才可獲得競爭優勢。
3.從對抗型競爭走向合作型競爭。
美國著名策略大師戴維尼在其新著《超競爭對抗》一書中率先提出了“超競爭”的理念,他認為在高新技術產業,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一浪高過一浪的技術創新大潮,公司競爭優勢的創造與毀滅正在以極快的速度進行著。任何一個競爭者能夠保持其原有競爭優勢的時間正在急劇縮短。
在這種超競爭環境中,如果公司的策略旨在保持某個特定的競爭優勢,那么其后果將是致命的打擊。因此,最明智的競爭策略就是如熊彼特所說的“創造性毀滅”,即在現有競爭優勢喪失之前,將公司的戰略競爭優勢轉移至新的領域或產品上。
在超競爭時代,公司或廠商取得長期成功,并不在于長期保持某個特定的競爭優勢,而在于創造出一連串的短期競爭優勢以使公司始終處于領先一步的市場主導者地位。超競爭在高新技術產業的表現尤其突出,它要求公司的經營策略應保持高度的彈性和適應度,能夠針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而實施戰略性轉移,因此,同競爭者保持合作將有助于保持核心部分優勢,盡可能地減少不確定性,為公司發展帶來巨大的戰略利益。環顧世界,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逐步地由對抗型競爭轉向合作型競爭,其常見形式有業務外包、戰略聯盟、強強合并等。
高新技術行業不同于傳統行業的特殊性,在制定競爭策略時,應根據產業特點和具體情況對傳統的競爭策略組合做出適當的調整,并加以創新。事實證明,采用努力建立事實行業標準;開拓細分市場,開創行業藍海;采用與研發機構合作技術轉化為產能方式保證其領先性是有效的,切實可行的。
參考文獻:
[1]孫健.論基于自主創新的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J].現代管理科學,2007(5).
[2]王冬梅.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是現代企業立身之本[J].南方論刊,2006(11).
[3]自主創新與企業可持續發展[J].上海企業,2005(12).
[4]謝洪明,王成,吳隆增.知識整合、組織創新與組織績效[J].華南地區企業的實證研究管理學報,2006(9).
[5]張道武.基于我國企業核心能力提升背景的合作創新若干機制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