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
【摘 要】隨著2007年下半年美國爆發的震動全球經濟的次貸危機,美元貶值成為了世界聚焦的重點,由此引發的人民幣升值及其國際化問題也接踵而至。從2008年到2011年8月,無論從開始的不斷降息,反復的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是到如今陷入的債務危機,無疑折射出美國經濟復蘇的艱難,美元處在持續走弱的狀態中。美元貶值對中國的經濟和貿易必將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既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具有存在消極的制約作用,利弊是共存的,其兩面性要求我們既要看到這個過程中的機遇,更要警惕它帶來的危機,迎接挑戰。
【關鍵詞】美元;貶值;影響;中國
2007年下半年美國爆發了震撼整個世界的次貸危機,引發了強烈的金融海嘯,美國經濟隨即出現了急劇衰退的現象。瘡痍過后,為了應對此次金融危機,將經濟衰退遏制為最低,美聯儲首先采取連續降息的措施。從危機爆發到2008年6月美國政府先后五次的降息使聯邦基金利率從5.25%到3%,這種方法大大削弱了美元匯率,致使美元指數在此期間一路走低。2009年3月,美國銀行業又傳出盈利的消息,道瓊斯等股票指數開始走強,此時,在危機中流入美國的避險資金開始流出,美元逐漸喪失了避險功能,從而持續連續下跌的走勢。2011年8月的美國債務危機折射出美國經濟復蘇的艱難,此次債務危機也可能會導致美元的再次貶值。而美元貶值給中國貿易和經濟帶來的究竟是積極效能大于消極影響還是相反,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美元貶值利弊共存
不可否認,美元的貶值必將會導致中國出口部分減少,油價上漲,中國財富縮水等一系列顯而易見的弊端。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美元貶值帶來的消極影響也不是唯一確定的,它也能帶來影響中國經貿的積極因素。因此美元貶值必將成為中國經貿的一次大的挑戰,但也不乏是刺激中國貿易結構調整的一次難得的機遇。
(一)美元貶值對中國經濟和貿易的消極影響
美元的貶值給中國的對外貿易和經濟帶來的消極的影響是大家普遍認可的,這一方面明顯且不容置疑。這種“弊”體現在哪些方面以及怎樣形成的,文章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分析,這四方面分別圍繞美元貶值自身帶來的刺激以及其貶值引發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帶來的影響而展開。
1.美元貶值導致中國通貨膨脹加劇
美元的持續貶值必然會導致全球大宗商品等資源性產品以及初級產品的價格猛漲,比如石油,有色金屬,鐵礦石等,從而加劇中國的通貨膨脹。這種弊端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全球大宗商品等資源性產品大多以美元標價,而中國經濟的軟弱性表現出對經濟全球化的過度依賴,中美之間又存在著密切的經濟關系,這些消極效能相互作用,形成了我國特殊的輸入性通貨膨脹。眾所周知,中國是原油﹑有色金屬以及鐵礦石的進口大國,在2010年全球經濟基本復蘇的環境下,中國對資源性產品的需求量會不斷的上升。在需求量和價格都上升的情況下,中國原料面臨的輸入性通貨膨脹可想而知。然而進口能源價格和初級產品價格上漲首先會造成的是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的購進價格指數上漲,造成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漲,最終導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此外,由于世界上主要貨幣兌美元是浮動匯率,而人民幣兌美元長期以來卻是相對固定的,因此美元的下跌必將導致其他非美元貨幣的幣值上升,進而會導致其他非美元世界主要貨幣兌人民幣升值,所以,中國還會出現一般產品的輸入性通貨膨脹。而美元的大量增發和流通,同樣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致使大量的熱錢涌入中國,熱錢流入了家裝、地產和其他實體型商品領域或是股市,便出現了房價猛漲,樓市泡沫越吹越大,股市震蕩加劇的各種非健康現象,這些也是造成通脹的一部分原因。
2.美元貶值引發中國部分出口減少
美元貶值,會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而其升值必然會導致中國出口產品的成本增加,中國商品在國際競爭中的價格優勢便會逐漸削弱,持有美元的購買者自然會放棄中國的產品,轉而尋求別國替代品。而在此過程中受匯率波動影響最大的出口行業便是制造業。目前我國主要是以極易替代的制造業為主,人民幣升值會使我國出口企業換匯成本上升,導致價格優勢喪失,中國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力也會逐漸消失,從而發生制造業向國外轉移。同時,我國制造業出口產品多集中在低端,競爭優勢不強的行業,競爭方式也主要通過價格手段。人民幣升值后,企業為了維持一定的利潤,出口單位產品的單位價格將會提高,這將不利于出口持續擴大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的提高。但是,如果保持出口產品國際價格的不變,勢必又會擠壓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對于制造業從業人員來說受到嚴重影響的企業職工可能面臨收入下降,甚至是失業的危險。從這幾個角度來說,美元貶值所導致的人民幣相對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不小的沖擊。
3.人民幣升值增加我國就業壓力
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大量廉價的商品進口的增加,部分國內相關產品生產企業便喪失了競爭能力,從而無力競爭,致使這部分企業相繼倒閉;由于出口受限,一些成本低,利潤低,缺乏自主品牌和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也相繼倒閉,這樣一來,會導致大量的勞動者失業,從而增加我國的國內就業壓力。
4.美元貶值不利于我國對外貿易合作
美元貶值不但增加了外貿經營的風險性,而且嚴重影響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挫傷外商的投資積極性。由于美元貶值,人民幣同美元又存在長期穩定的聯系,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導致了外商在我國購置設備﹑投資建廠﹑雇傭勞動力的成本大大增加,從而使其在我國投資的回報率不斷降低。低回報率會打擊外商在我國投資進行貿易合作的信心,進而轉向其他國家投資。
(二)美元貶值帶來的積極推動作用
盡管美元貶值會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以及貿易合作產生比較明顯的消極作用,但是,在這種弊端下存在著的良好契機也是不容忽視的。這些積極效能主要體現在美元貶值本身帶來的積極作用以及其貶值促使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增加帶來的積極作用。
1.美元貶值本身會帶來的積極作用
美元貶值可以成為帶動中國部分出口增長的動力。一段時間以來,美元指數不斷走低,這會間接造成一種狀況,那就是美元兌日元和歐元等主要貨幣不斷貶值,進而造成世界主要貨幣兌人民幣的不斷升值。所以在歐洲,日本以及東南亞市場上,中國的出口企業還是占有價格優勢的。在歐日等市場上的優勢是如何產生的,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我國出口的產品大多是占有成本和價格優勢的,并且這些出口的產品作為生活必需品,這些勞動密集型產品往往受消費者收入下降影響較小。其次,我國機械行業等產品已經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美元的貶值會使這一行業的競爭力不斷的提升。再次由于美元貶值,美國的投資吸引力逐漸弱化,國際資本反而更加關注新興市場的需求,這無疑會是我國擴大市場規模的新機遇,而投資必將帶來新的工藝新的技術,這又會成為增強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一個新的契機。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的進口壓力便不斷增加,對加工產品的進口量增長迅速。危機過后,美國經濟增速減緩,而日本和歐盟增長卻相對有所加快,我們必須要抓住美元貶值的機遇,在此時期努力改變我國對日本歐盟出口增長緩慢的態勢,從而改善我國經常項目的收支狀況。而事實也表明,美元貶值確實促進了我國的一部分出口。中國海關總署2008年1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進出口總額首次超過2萬億美元,達到217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凈增加4134億美元,順差達到2622億美元。在世界經濟動蕩不堪的情形下,我國出口貿易依然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這與美元匯率疲軟使我國部分出口產品成本相對降低,競爭力增強是密不可分的。
2.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正面影響
首先,人民幣的升值可以幫助我國有效的減緩貿易摩擦。長期以來,中國處于長期的對外貿易順差之中,我國的這種巨額貿易順差在國際貿易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會引發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近年來美國的337等貿易保護條款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此情況下,人民幣適度升值會減少這種順差,從而有效的緩解糾紛,優化貿易條件,使我國的貿易穩健健康的發展。其次,人民幣升值可以顯著降低我國的進口成本,增強我國對原材料物資的購買力,使從事進口貿易的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同時也可以增強我國居民的購買力,提高生活水準。再次,美元貶值拉動的人民幣升值不會全面打擊我國的出口,相反,還會在一定程度上調整出口結構。由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阻和部分商品出口減少,資本會流向高附加值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這會在根本上改變我國的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從根本上改善資源的分配,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這樣一來,還會促進我國的出口轉變經營機制,提升其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是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品的附加值也會隨之增加。最后,這種人民幣升值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貨膨脹。由于人民幣升值,部分進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下降,而部分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上升,這便會導致一種現象“商品多,人民幣少”,從而達到抑制通貨膨脹的效果。
二、應對美元貶值的措施
面對這種機遇挑戰并存的局面,我們如何才能克服各種困難抓住機遇是研究的重點。事實證明,在挑戰機遇并存的局勢下,我們必須努力應對好由于美元貶值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大這個問題。如何處理好這個問題,主要還是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人民幣匯率小幅漸進升值
堅持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目標,并且要積極采取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調節機制等應對措施,增強各項措施的透明度,穩定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并且加強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的監管。這樣,在這種小幅度穩定升值的前提下,不但不會過多影響我國的出口,而且還會改善貿易條件,促使我國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
(二)限制貿易順差過快增長
過度的貿易順差引發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必然會惡化貿易條件,不利于我國的貿易發展,所以一些適度的措施也必須應運而生。首先,我們要做到適時調整進出口關稅。針對不同類別的出口產品,采取降低出口退稅稅率﹑取消出口稅或征收出口稅等措施。限制技術水平低﹑工業落后以及污染嚴重的企業出口,同時鼓勵能源資源類產品﹑關鍵零部件產品的進口,這不但有助于緩和貿易摩擦,促進貿易平衡,同時還能促進我國出口企業優勝劣汰,改善我國貿易結構。其次,我們還可以適當的提高勞動力成本。這樣一來便可以緩解各方面壓力,從內在作用力的角度促進我國的貿易平衡。最后,資源要素價格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這項措施主要可以抑制資源型行業快速增長,減少貿易順差,有助于促進企業轉向依靠技術進步,產業升級來提升競爭力,從而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三)鼓勵對外直接投資
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國外投資,購買國內緊缺的石油等礦產資源,以及進口先進的技術設備,緩和我國資本流出和流入的不對稱狀況,改善貿易收支。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我國在世界經濟中所占的分量,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調整我國和其他伙伴國的關系,改善我國所處的國際環境,減輕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三、結論
美元貶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斷升值,促使了人民幣的國際化成為大勢所趨。中國要想在全球貿易和金融資源的競爭與博弈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加入貨幣國際化的角逐中。這一形勢給中國經貿的發展帶來一定機遇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它帶給中國經貿更為巨大的各方面的壓力。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牢牢抓住機遇,迎難而上,接受挑戰,是我們在這次博弈上穩操勝券的根本。
參考文獻:
[1]丁斗.如果美國還不起中國錢[N].環球時報,2008.3.
[2]楊勝剛.國際金融學[M].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
[3]保羅.R.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9.
[4]苗迎春.中美經貿摩擦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