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勝
(金華市展望建設有限公司,浙江 金華 321000)
安全事故不但會對企業的經濟造成重大損失,也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團結。在我國發展市場經濟的進程中,對建設工程中的安全生產怎樣去提高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幾種意見供大家參考。
近年來,雖然國家對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進行了立法,但由于企業自身體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對安全的投入還不足,企業轉變安全管理工作的關鍵還很滯后。所以,要讓企業真正的實現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觀念轉變,就必須采取有效的行業強制管理手段,加速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的轉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施工現場的安全狀態。
在我國,針對安全生產工作中的從業人員的權利與義務、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保障、安全生產工作的方針以及安全事故的應急和調查處理辦法等,國家制定了《安全生產法》對這一系列安全工作進行了法律規范,因此,建設工程中負責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相關部門應該依據法律所規定的、依法對施工現場存在安全隱患及不具備安全施工的現場進行處罰或整頓,促使施工單位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完善施工安全措施,保障施工的安全進行。
建設工程中,安全生產與每個施工人員生命財產息息相關,所以,安全生產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領導部門要重視安全生產管理,要把以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核心的各項管理制度不斷的進行健全和完善,使每個施工人員及各部門都在自己的工作范圍內熟知自己的安全責任,通過安全教育與宣傳,以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營造出一個人人都參與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圍。此外,對施工現場設備的安全管理,材料的安全控制,環境的安全性監督等方面要做到細致、認真,立體交互的對其進行安全管理,形成一個動態的安全管理模式。
當前,我國制定的一些關于安全生產問題的法律法規,基本上都已經明確規定了安全生產中的責任、管理、監督、權利等等問題,并且已經明確指出要在企業施工現場配備專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管理人員進行施工現場的督導。從這些年來生產中出現的一些安全事故不難看出,在許多的事故中,由于施工單位沒有在施工現場安置專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人員,導致安全事故發生的是事故中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尤其是我國現階段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安全生產事故問題就更加的明顯。為了順應安全生產管理的發展,國家專門成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專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即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所以,這個部門就應該發揮其職責要求,促使企業建立自己的安全管理機構,以安全生產為目標,建立健全企業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讓企業在健康的安全施工環境中進行施工。
在企業綜合治理中,主要強調的是全員參與安全管理。而誰主管誰負責的則強調了安全生產中的責任、權利和利益行為。施工中,安全管理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服務于施工,圍繞施工生產進行的,一般主管生產的負責人是該項目的項目經理,因此,項目經理就是該項目的責任人,項目經理掌握著項目的安全管理的決策、分配等權利,是項目的最大受益人。投入是保障安全工作的根本,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些項目經理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把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施工安全忽視掉,不注重對安全隱患的排查和安全設施的建設,更有甚者認為安全投入就是沒有必要的,把安全簡單認為是施工人員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的問題,認為安全基礎設施根本就不重要,把安全管理只認為是安全員的事情,與自己毫不相干,出了問題安全員負全部責任。實施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對主管部門的消極安全意識大大緩解,提高了主管部門的安全責任感,把安全第一的思想牢固的樹立在了施工現場,并貫穿于施工的全過程中。
市場經濟要求,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生產經營實體,擁有自我發展的權利和自我約束的義務,企業的施工工地就是企業面的外界的一扇窗戶,施工工地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企業來承擔結果的,安全生產關系到企業的生存,也是企業的責任,所以,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把安全生產作為企業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議程。安全生產就要求企業對責任進行承擔,從整天發展上對待安全生產問題,圍繞企業發展中的有力因素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不斷的進項完善,這樣,企業才能一直把安全生產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對安全生產,企業應制定一定的量化標準,檢查中,從全局到局部,嚴格把關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根據國家標準做好安全生產管理,用安全保證生產,保證質量,保證效益。不要把安全管理責任推向項目經理個人或分包單位,企業放棄對施工現場的監督,這樣,一旦出了事故,企業必受處罰,發展則成為空話。
在施工中的任何目標、任何崗位都要根據實際的需要設定一定的工作標準或操作的規范,把安全生產的措施落實到技術標準,用標準化的管理取代經驗性的人為管理,這就避免了一些人為的因素導致的安全事故,也使得管理有章可循,不至于因為盲目的整改或操作而引起的經濟浪費。比如,在施工前的施工現場的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施工圖紙的安全隱患、施工中的防患措施以及工程完工后的驗收標準等都要有標準化的規定,這樣才能保證施工順利安全的進行并完成。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層次理論,該理論是把人們為五個依次上升的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而這五個需要只有在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以后,高一層次的需求才會開始驅動。根據這個理論可以看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也應該是在滿足一定條件后才能被重視起來,其中最直接的因素應該是經濟因素,因此,針對工作的目標設置一定的安全管理要求,對完成任務的施工人員進行獎勵,而對未達到目標的人就要進行安全管理否決。這主要是采用激勵的方法,把員工的需求與工作績效聯系起來,這樣就能驅使其做好安全方面的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圍。
在工程的管理層面,要從嚴要求,尤其是對待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嚴肅認真的對待,并嚴格的去執行安全規范及標準,對違反操作、違反制度的行為要位于處罰,規范施工中安全管理。施工中,首先要做的是安全生產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堅決杜絕走過場,施工人員必須接受安全文化的教育,使其的安全意識不斷的提高,對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規范的行為要堅決抵制,規范工作行為。對于施工中的安全指令,要完全聽從工程安全技術人員的安排和要求去完成,對安全技術人員及政府部分提出的一些安全問題,要嚴格對待、認真執行整改。而對于那些違章人員的處罰、安全教育后依然不起作業的責任人,就對其進行必要的經濟處罰,嚴格其施工操作。
安全管理重點在于要有良好的安全意識,因此,建設工程中的安全生產管理要從施工中的每一個人做起,樹立起安全生產的意識,才能達到安全生產的目標。
[1]張朝光.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淺析[J].山西建筑,2010(18).
[2]馬河山.淺析建設工程安全管理現狀及應對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10).
[3]楊亭.建設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0(6).
[4]安明生,梅素蘭.建設工程安全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10(4).
[5]任文德.試論如何加強建設工程安全管理[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