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春華
(大慶市龍田建設開發有限公司,黑龍江 大慶 163000)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組成,有的還有摻合料和外加劑。監理應對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進行控制,使之符合相應的質量標準。
1.1.1 水泥質量控制
水泥在使用前,除應持有生產廠家的合格證外,還應做強度、凝結時間、安定性等常規檢驗,檢驗合格方可使用。切勿先用后檢或邊用邊檢。不同品種的水泥要分別存儲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體積混凝土盡量選用低熱或中熱水泥,降低水化熱。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嚴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1.2 骨料的質量控制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隨著河砂資源的減少和價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用于混凝土的砂應控制泥和有機質的含量。砂進場后應做篩分試驗、含泥量試驗、視比重試驗、有機質含量試驗。
普通混凝土宜優先選用細度模數2.4~2.6之間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對0.315mm篩孔的通過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對0.16mm篩孔的通過量不應小于5%。
石子一般選用粒徑4.75~40mm的碎石或卵石,泵送高度超過50mm時,碎石最大粒徑不宜超過25mm;卵石最大粒徑不宜超過30mm。石子進場后應做壓碎值試驗、篩分試驗、針片狀含量試驗、含泥量試驗、視比重試驗。儲料場對不同規格、不同產地、不同品種的石子應分別堆放,并有明顯的標示。
1.1.3 拌和混凝土用水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來水或不含有害雜質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攪拌混凝土。預拌混凝土生產廠家不提倡使用經沉淀過濾處理的循環洗車廢水,因為其中含有機油、外加劑等各種雜質,并且含量不確定,容易使預拌混凝土質量出現難以控制的波動現象。
1.1.4 外加劑質量控制
外加劑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調節凝結時間、提高強度、改善耐久性。應根據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藝及氣候條件,結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對水泥的適應性等因素,通過試驗確定其品種和摻量。低溫時產生結晶的外加劑在使用前應采取防凍措施。預拌混凝土生產廠家不得直接使用粉狀外加劑,應使用水性外加劑。必須使用粉狀外加劑時,應采取相應的攪拌勻化措施,并確保計量準確的前提下,方可使用。監理工程師應對外加劑的選擇加以限制,避免出現品種多而雜的情況。
1.1.5 摻合料質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摻入摻合料,可節約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摻合料進場時,必須具有質量證明書,按不同品種、等級分別存儲在專用的倉罐內,并做好明顯標記,防止受潮和環境污染。
混凝土的配合比應根據設計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難過試配確定,不得使用經驗配合比。試驗室應結合原材料實際情況,確定一個既滿足設計要求,又滿足施工要求,同時經濟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影響混凝土抗壓強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強度和水灰比,要控制混凝土質量,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兩個主要環節。在相同配合比的情況下水泥強度等級越高,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也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強度越低,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強度也下降了。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應考慮混凝土運輸時間、坍落度損失、輸送泵的管徑、泵送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離、彎頭設置、泵送設備的技術條件、氣溫等因素,必要時應通過試泵送確定。設計出合理的配合比后,要測定現場砂、石含水率,將設計配合比換算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原材料的變更將影響混凝土強度,需根據原材料的變化,及時調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原材料的質量、配料準確、攪拌均勻運輸,澆筑振實成型,養護等整個施工環節中,澆筑振實成型是主要的環節。
2.1.1 混凝土澆筑前,對有特殊要求、技術復雜、施工難度大(例如基礎、主體、技術轉換層、大體積混凝土和后澆帶等部位)的結構應要求施工單位編制專項施工方案,監理工程師認真審查方案中的人員組織、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澆筑方法及養護措施;混凝土施工縫的留置部位、后澆帶的技術處理措施;大體積混凝土的溫控及保濕保溫措施;施工機械及材料儲備、停水、停電等應急措施;審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設計計算書、拆除時間及拆除順序,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專項控制措施等。并審查鋼筋的制作安裝方案、鋼筋的連接方式、鋼筋的錨固定位等技術措施。
2.1.2 澆筑混凝土時,嚴格控制澆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層、分塊澆筑。對已澆筑的混凝土,在終凝前進行二次振動,提高粘結力和抗拉強度,并減少內部裂縫與氣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動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發現局部有漏振及過振情況時,及時返工進行處理。
2.1.3 在混凝土澆筑成型時,由于沒有振實所產生的外觀上的氣孔、麻面、蜂窩、孔洞、裂隙等質量問題,易引起重視,但由于振搗不良,所產生的內部蜂窩、孔洞所導致的內在質量問題,人們容易忽視。而混凝土內在質量缺陷,同樣引起混凝土結構物的破壞。
2.1.4 加強混凝土的養護。混凝土養護主要是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保溫能減少混凝土表面的熱擴散,降低混凝土表層的溫差,防止表面裂縫。混凝土澆筑后,及時用濕潤的草簾、麻袋等覆蓋,并注意灑水養護,延長養護時間,保證混凝土表面緩慢冷卻。在高溫季節泵送時,宜及時用濕草袋覆蓋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陽光直射時,宜加強覆蓋養護,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產生混凝土表面溫度和收縮裂縫。在寒冷季節,混凝土表面應設草簾覆蓋保溫措施,以防止寒潮襲擊。
混凝土工程質量的好壞,是由設計人員、監理人員和施工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混凝土質量的好壞,除外觀上的蜂窩、麻面缺陷外,主要是混凝土強度能否達到要求,當混凝土強度達不到工程要求時,監理人員只能要求拆毀重作。而確定混凝土強度常是在混凝土澆筑后第28天進行,并得出結論。在這段時期,還可能澆筑出大量劣質混凝土,這樣一來,拆毀的工程量將很大。所以每一位負責質量的人員必需注意預防質量缺陷的發生或盡早地發現施工中可能出現的缺陷,以不誤時機地采取補救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員,監理人員都應當隨時監控混凝土的配制、攪拌、澆筑和養護等過程。監理人員、承包商質檢人員按時檢查配制的混凝土材料是否符合規范規定的要求,檢查施工中混凝土的成份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的配合比,運輸、澆筑和養護是否符合施工工藝規定;同時要檢查是否按時做混凝土坍落度實驗等,坍落度是最簡易、最快速判別混凝土質量的指標,坍落度過大,過小將會產生振搗不實,出現蜂窩、孔洞、發生離析、分層或強度是否按技術規范的要求做混凝土強度試驗,并檢查試驗結果。結束語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監理工程師應加強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并及時對施工現場進行巡視檢查、平行檢查和旁站監理,針對容易出現的通病,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預防。如發現有影響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的問題或事項決不遷就,并及時要求施工方整改,該返工的要徹底返工,使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自始至終處于受控狀態,才能提高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
[1]王彩玲.建筑施工手冊[S].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張建祥.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驗收規范實施手冊[S].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