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加分聯盟】全稱為“反對高考加分聯盟”。據中國青年報記者報道,今年高考分數公布后,網間出現以“反加分”為主題族群。“有的省高考加分多達17項,得到加分照顧的考生占全市考生總數的16%”。據此,高中畢業班已被分成“錦衣派”和“無衣派”。“那些在高考前就已獲5~20分加分的學生,仿佛‘錦衣’在身;而不帶加分‘裸考’的學生,被稱為‘無衣派’。“此前,重慶、浙江臺州等地加分造假曾被曝光,受益者大多是當地官員的子女”。評家石述思也在本周微博中轉引一位教授的話說:“鋼琴彈得好加分,那殺豬殺得好,憑什么不給加分?”
【幻滅感意識形態】語出作家莊秋水微博:“看微博,發現對一切政治形態的幻滅感本身已成為了一種意識形態。”生活于同一語境,秋水老師的意思估計是,當幻滅已成為一種公民意識形態時,內傷已成功抵達骨髓。
【我們得到的只能是越來越多壞的零件】語出編輯、作家奶豬微博:“人肉搜索,真的過了。每個人都是機器上的零件,如果零件越來越多滴壞了,我們該修的是機器,而不是痛扁零件。用我們反對的形式,去反對我們反對的東西,我們得到的只能是越來越多壞的零件”……在近期由郭美美事件引發的海樣喧囂中,奶豬老師思深慮遠,讓我想起此前樂評人張曉舟老師說過的那句貌遠神近的話:我們不能穿著敵人的褲子去罵敵人不穿褲子。
【不化妝】語出飯友加勒比小豬飯文,全句是:“不化妝,哭得就是暢快!”說不清為什么會留意這句子,是因為這周周遭化妝人太多太多看他們憋著笑怕笑狠了花了粉底亂了口紅于心不忍?還是太稀罕這個表述里泄露的坦白真切誠懇明媚?估計都是吧。它還讓我想起早年參加完王小波追悼儀式后一位朋友說的話:“一個一輩子不化妝的人死了后反被化了次妝。”
【國鬧】又稱“國鬧隊”,網絡熟詞,網友對“國奧隊”戲稱,以大舌頭發音近似字念誦,暗含揶揄、譏諷,戲謔,與網絡戲謔文字“童鞋”“腫么了”等近似。本周,國奧戰阿曼惜敗,熟詞“國鬧”出現頻率增多。就個體接受感受而言,每次聽見“國鬧”二字,眼中成像不是足球,而是一副國家表情,“國”,而且“鬧”,尤其那個“鬧”字好傳神。
【調情微博】亦稱“微博調情”,語出學者張鳴。針對某官在微博上與情人調情一事,張老師說:“以前只知道車震是官方有氧運動,現在才知道,這個運動包括調情微博。”“微博調情”亦為本周網議熱點。9度秋褲說:“一位搞衛生工作的局長干了一件不衛生的事。”作家連岳說:“不聽總書記的話,后果很嚴重:1.2007年1月23日胡錦濤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重視學習互聯網知識。2.2011年6月21日,江蘇溧陽衛生局局長謝志強以為微博是私密聊天工具,在上面約一女子開房而被停職。”
【叫床式批評】語出學者肉唐僧。事由是,因為一篇時論的觀點被誤解,唐僧老師不爽。最初,唐僧師始還只是慍怒,“一堆屎你也非得煎炒烹炸之后才得出不能吃的結論怪誰呢?”隨后很快無助、無奈、無語:“智力上的交鋒從來都是件愉快的事情。”“但是不幸,有些人的批評確實就是叫床式的——除了語氣助詞別無他物。陷入與這種人的爭論,對我的智力和時間都是極大的不幸”……“叫床式批評”在我國廣泛存在,尤其在好多新書座談會上,從來只聞咿呀啊哈,不見白進紅出。
【恨意在夜里翻墻是空空蕩蕩卻嗡嗡作響誰在你心里放冷槍】語出音樂人李宗盛。在上個周末開獎的第22屆臺灣流行音樂金曲獎頒獎晚會上,李宗盛創作的《給自己的歌》榮獲最佳作詞、最佳作曲和年度最佳單曲三大獎項,上即為《給自己的歌》歌詞中的一句。縱觀整個歌詞,不難發現,它與作者本人情感經歷高度吻合:“愛戀不過是一場高燒/思念是緊跟著的好不了的咳/是不能原諒卻無法阻擋/恨意在夜里翻墻是空空蕩蕩/卻嗡嗡作響誰在你心里放冷槍/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挨一個耳光”……這詞好是好,不過細想依舊不過中年嘆息一種,對李宗盛這種才子而言,至少個人有更高期許。比如,能不能更敞亮更狠毒?比如,能不能別那么期期艾艾嘟嘟噥噥?
【那個愿望比什么愿望都奢侈】語出畫家劉小東。在新京報刊載的張元對話劉小東的專題里,談到愿望,劉小東說:“我最大的愿望是把西單橫二條恢復起來,恢復不了,那個愿望比什么愿望都奢侈。很多理想不是往前走,是往后走的。往前走的容易達到,往后走的達不到。”
【政績玩具】語出某評家點評。針對鄭州新近完工的造價昂貴過街天橋少人使用,評家稱,這些天橋無非是建設者的“政績玩具”,本就與民生無關,與使用價值無關。據媒體報道,位于鄭州棉紡路北側、橫跨嵩山路的一座過街天橋,橋面的長度大概為120米,而穿越嵩山路的直線距離只有10多米。市民紛紛抱怨該橋位置、結構一并失當,費時費力不討好:“天橋到處有就是沒人走”的現象據稱在青島、洛陽,榆林等地也曾發生。“建橋的經費到手了,打個電話問問交警,約個專家咨詢一下意見,過街天橋的地址就定了,偏偏沒有廣泛征求經常過橋的市民意見,過街天橋也就成了圖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