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被墻角的一株新綠所觸動,那是一個落滿塵埃的墻角,然而正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有一株嫩芽正傲然直立,仿佛在宣告它的勝利,這可愛的小芽兒卻帶給了我片刻的頓悟:原來勝利總會屬于美好,而希望與真理同在。
就像最漆黑的夜晚,也會有蠟燭明亮的光芒;最黑暗的宇宙,也會有群星閃耀的希望;最微弱的祈禱,也是最美麗的聲響,也總會被人聽到。
于是我仿佛在一片蒙昧昏暗的時世中,看著秘魯文壇的巨擘——路薩,高舉著希望的火把向我們走來,他是那個勇敢肩負起與邪惡作戰的勇士,他于靜處洞察社會百態,他辛辣地諷刺著現實丑惡,他寫貧富差距懸殊,他寫種族矛盾深化,寫階級等級的分化,然而他并不憤世嫉俗,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他用他的人性溫暖與人文關懷又給了最底層人們明媚的希望。在他的小說《城市與狗》中,那主人公的形象分明是他自己形象的寫照,勇敢追求個人的正當利益,追求社會中仍存的美麗。
當諾貝爾文學獎花落他手,我也欣喜地相信著,正如他所相信的,世間的美麗總在,并將取得最后的勝利,他用他的手為我們驅除了邪惡,帶來了真理的曙光。
而在另一片昏暗的世界里有一朵代表和平正義的菊花正靜靜綻放,她就是昂山素季,她是緬甸的甘地,她是緬甸的曼德拉,她用她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國家的希望。一次軍政府的士兵將她和她的支持者攔下,她沒有絲毫的畏懼,在民眾與士兵的注視下,默默地走上前用身體堵住槍口,然而那士兵也許是被正義壓倒,垂下手來竟放下了武器。
就是這樣一個奇女子,數次被軍政府監禁起來,數次遭到軍隊的圍攻,然而她以她自有的堅定為緬甸注入希望之光,她主張以一種非暴力的方式使自己的祖國民主化。她無疑是緬甸最美麗的女子,因為正義在她心中煥發生機。
正如混亂的時事總會有英雄的橫空出世,寂寥無人的山谷里也總會有山菊的兀自綻放,一切正義、一切美麗、一切真理總在世界的一方熠熠生輝。
我愿做裁判邪惡的法官;我愿做捍衛真理的士兵;我愿做美的俘虜。因為我相信,美好與希望同在!
點評:
作者在吃透材料的基礎上,抓住“我相信”作定點突破,選擇了路薩、昂山素季等熱點人物,提出了“因為我相信,美好與希望同在”這一觀點,論證嚴密,材料豐富,是一篇優秀的考場佳作。
在內容方面,文章開篇以“墻角的一株綠”作類比,引出“希望與真理同在”的話題,形象生動,意蘊深厚。然后,文章主體部分有機融入路薩、昂山素季等人物材料,很好地充實了內容,豐富了內涵。文末照應開頭,點明主旨。此項得分18分。
在表達方面,文章多處運用排比句、長短句等句式,既扣住了主題,又增強了文勢,大量引用人物材料,顯示出個人豐富的閱讀視野。此項得分18分。
在發展等級方面,文章觀點鮮明,選材獨特。結構上張弛有度,敘議結合,文體特征鮮明。此項得分18分。
根據評分細則,評分如下:內容18分+表達18分+發展18分=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