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PG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TPG了,至少在中國,它的變化不是“噓”的“溫柔”一聲,而是“嘭”的一下子變化。
單偉建和他同時開創新橋資本這個TPG曾經在亞洲的“招牌”的同仁們告別后,TPG似乎揮別了“不走尋常路”的時代,靜悄悄的回到了別人的“老路”上,專注的不再是轟動的交易、復雜的結構、爭議的聲音、高明的手腕,孰是孰非,唯有未來知道。
挖人不遺余力
走的人太多了,有機會的交易太多了,可是這兩個之間是正比例關系的時候,誰都不喜歡。TPG就打算讓它們呈現反比例。
最新的消息是,TPG挖走了高盛(GoldmanSachs)的一名中國籍交易撮合人。作為高盛香港私人股本業務負責人之一的Steve Sun將加入TPG的中國團隊。他將與同樣來自高盛的王兟(Sing Wang)以及劉偉琪(Ricky Lau)共事。
此前,單偉建和馬雪征(Mary Ma)離開TPG。在多名高管離職后,TPG目前正努力重建其中國團隊。
TPG在中國大陸雇用大約25名員工。
單偉建是TPG的明星投資人,去年離開了這家美國收購集團;馬雪征原為聯想(Lenovo)首席財務官,于今年初離開TPG,并創立了自己的投資集團。
兩個人都代表著一種傳奇。
海外私募股權投資在2004年就已開始進入中國大陸。美國新橋資本(New bridge Capital),也就是T P G的亞洲“化名”,以12.53億人民幣從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購深圳發展銀行17.89%的控股股權,此為國際并購基金進軍中國大陸的第一單。操盤者即是單偉建。
在1998年加盟T P G后,單偉建讓該集團成為投資中國及亞洲的外國私人股本的先鋒,并領導了一系列盈利豐厚的交易。
去年,單偉建出售深圳發展銀行(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股份交易讓TPG及其投資者凈賺逾20億美元,相當于投入資金的10倍。
單偉建離開TPG后加盟了總部位于香港的太盟投資集團(Pacific Alliance),在該公司創建新基金。目前,單偉建擔任太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而中國目前歷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跨國并購交易就是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幕后英雄是馬雪征。
離開聯想后,在T P G亞洲區主管任內,馬雪征做出了多項成功投資,包括斥資5.5億元入股達芙妮,賬面獲利翻倍。2010年,她又賣出持有的平保股份,獲利據稱超百億元。
不過,其實不為人所知的是馬雪征對于中金股權的爭奪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如果沒有她的努力和付出,以及多年積攢的政府、商界、金融界多種復雜的關系,TPG的勝出絕非易事。
馬雪征2007年加入TPG亞洲團隊,出任董事總經理兼合伙人,成為收購行業少數幾名引人矚目的女性之一。據稱,從平安集團(Ping An Group)卸任的總經理張子欣(Louis Cheung)將與馬雪征共同經營新基金。
根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數據,2010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并購交易活動總量約580宗,較2009年增長了66%,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并購交易是由本土私募基金發起,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產業本土化趨勢愈發明顯。
錢多、人熟、收益高,誰會拒絕?
太平洋人壽去年12月在香港進行了30億美元首發上市。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退出其在中國太平洋人壽(China Pacific Life)的7.5億美元投資時,預期將進賬50億美元,相當于投入資金的6—7倍。
凱雷對太平洋人壽的投資,將躋身于私人股本有史以來利潤最豐厚的交易行列,并很可能最終為凱雷的亞洲收購集團主管楊向東(XD Yang)本人帶來1億美元——這取決于兩年后太平洋人壽的股價和他負責管理的25億美元基金中其它投資的表現。
據悉,Steve Sun得到的承諾是,每達成一筆交易,他都可以抽取一定比例的利潤作為個人報酬。這一待遇在投資銀行一般難以獲得。
所以P E從投行挖人,基本上可以說是萬無一失。
一些投行的高管跳槽到了許多在中國運營的國際私人股本集團,高盛尤其如此。雖然美國投行早就是私人股本集團物色駐中國內地交易撮合者的基地,但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大型收購集團尤其容易從投行招到高級人才。
沒有英雄的時代
TPG的著急可以理解,生意越來越大,可是領袖們或老或退,誰來掌控?還有就是,TPG在中國的交易,雖然低調,但也總與爭議相伴。
其實,熟悉行業的人都知道,外資機構看中、看好中國的機會,但對于在中國投資或抱有不切合實際的幻想,或帶著很深的誤解,抑或不信任中方的人員,即使這些黃面孔的中國人已經取得了海外身份,還或許不肯對中國公司的發展和積極進取抱有信任的態度,總之,神話的產生總是因為個別人、個別時間的機緣
巧合而已,外資希望賺的是安穩錢。
TPG一直很受中國政府的青睞,外管局曾在2008年向TPG的旗艦基金投入25億美元,這是主權財富基金在私人股本行業進行的最大投資之一。
而今年初一直傳聞,中國最大的國有政策性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已向監管機構提交申請,擬加入一批主權財富基金的行列,購入收購公司TPG的少數股份。
若獲得監管機構的批準,國開行將與新加坡政府投資集團(Government of SingaporeInvestment Group)和科威特投資局(Kuwait InvestmentAuthority)一道,投資于總部位于舊金山的TPG。這家私人股本集團旗下管理的資產達到大約500億美元,新加坡和科威特方面在其中投入數億美元。
在對中國投資的國際公司中,TPG是最活躍和最早進入中國的公司之一。它與中國投資公司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兩家機構都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
與此同時,TPG已加入其他西方私人股本集團的隊列,爭相從中國投資者手中籌集資金,建立人民幣基金,以便在中國各地做人民幣投資。
2010年8月24日,美國德太集團(TPG)在重慶高調宣布,將在重慶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中國西部成長基金。TPG是首家落戶重慶的國際級私募股權基金。
一天之前,TPG剛剛在上海公布了“德太中國投資基金”的啟動計劃。
雖然TPG與上海、重慶兩地合作的兩只基金只是剛剛達成意向,管理公司的設立以及基金的募集還未完成,但同時運作兩只大型人民幣基金的計劃,亦展現了TPG在中國PE市場的雄心。
中國的公司從來沒有讓T P G等外資巨頭們失望過。
2010年12月7日,中國現代牧業(China ModernDairy Holdings)在香港上市后,它的投資方——美國私人股本公司KKR向其投資者發了一份通知。通知中的好消息是:中國最大乳業公司——中國現代牧業的上市定價為每股2.89港元,這意味著KKR在2008—2009年間對該公司1.5億美元的投資獲得了2.3倍的收益。
這就是中國給予PE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