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檔案中看到結婚證,首先想到的是50年前我那難忘的戀情和極富時代感的婚嫁過程。
我1957年在新民二中畢業,時年22歲。因為在學校就是學生會干部、中共黨員、團總支委員、學校女籃球隊隊長,所以直接被教育局錄用,分配到前當堡鄉茨林子小學任教員。1958年二三月間,教師到縣城開會,閑暇時間與幾位同志到新華書店去購書,忽見我在二中念書時的王占奎老師,忙上前問好,談話中得知他從二中參軍當飛行員二年后,因鼻炎不能凌空而轉業到新華書店,任財會股長。王老師只比我大一歲,他作為老師分工是少先隊總隊輔導員,在我看來他為人師表,和藹可親,年輕活潑而又不失穩重。后來他受檢飛行員合格應征人伍,駕駛戰機翱翔藍天,羨慕欽佩之情油然而生,從內心祝愿這位老師早日成為英雄。
而今站在我面前的這位老師,已是轉業歸來的新華書店財會股長,見面那種激動熱情勁兒,已不只是含有當年的師生之誼,還含有一份同志之情。而且我們一個大男,一個大女,在我們互相的問候中,或多或少萌生出愛意和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在互問家庭情況時,老王首先產生了愛的意向,因為回校沒幾天的功夫,他給我寄來一封信,還隨信寄來一張二寸免冠半身照片,穿的是大翻領飛行員制服,半背的分發,情態溫和不失凝重,威武不失儒氣,在我的心中已沒有第二個可比的男人了。自然這一切我都放在兜里,藏在心里。
這年暑期,我以優秀教師的業績,調入縣城實驗小學,從此我們相聚的機會更多了,互相有了深刻的了解:他家在舊社會苦大仇深,父親為資本家勞作染病不治身亡,寡母守著兄弟倆,靠年邁的祖父祖母支撐度日?,F在我們都是共產黨員,積極向上的青年,我們的愛情被確定下來了。10月1日同去照相館,拍了一張合影彩照。照片上我們倆,面對面,中間還放一盆花,雖然寓意愛情像鮮花一樣美好,但沒脫離開時代的男女行為準則,朋友就是朋友,不同于夫妻,不即不離,男女有別。但在我心中這一合影,是我人生時段的分水嶺,以前我是大姑娘,今天起我對王占奎以身相許,我將是媳婦了,所以這張合影的剪發成為歷史,從那時我開始燙發了。
我們決定登記結婚,新華書店給安排兩間公房,我們是社會主義新青年,都是共產黨員,一定要把婚禮辦成個新樣子。
10月25日領到結婚證,當天是星期六。晚飯后,學校領導和幾位老師送我到新華書店,書店全體同志參加,為我們舉行了婚禮。我們事先為客人準備了煙、糖、茶、果,沒有酒席。大家按主持人段經理安排的程序,說一說,逗一逗,樂一樂完事。把我們送入新房,就成了一戶人家。
婚前老王和他祖父、祖母、母親打了招呼,老人說你現在長大成人了,你的事都靠你自己做主,相信你比我們強,能辦好。所以他們直到結婚那天也沒見到媳婦,還是春節回家才算認識自家人了。
說到我的家那更是一段趣事。10月25日結婚,過幾天天就涼了。遠在農村的母親怕我冷,便打發叔叔到學校給我送大衣來。恰巧那天我帶領學生下地去拾柴,在校的老師告訴叔叔“把大衣送她家去吧!”叔叔聽了很懵懂,“怎么大侄女又有一個什么家呀!”急忙回去告訴哥哥嫂子,全家都掉在云里霧里。第二天爸爸就趕到學校找我,我把老人領到家,說明婚姻前后情況,爸爸也沒說什么,看了姑爺,看了簡單的小家,高興地回去了,說給我媽一聽都很滿意。待到春節我領老王回娘家,全家老少高興得不得了。爸爸媽媽回想起我念小學時就給我找婆家,不想供我念書還很懊悔。他們夸我主意正,有志氣,而今當了教師,又找了這么稱心的女婿,可給爹媽爭光了,在全村傳為佳話。
我倆婚后互敬互愛,平等互助,全力支持對方的工作。在大躍進的年代,新民文教界這對二十三四歲的情侶很令人矚目,我們都是中上等的身材,我性格外向,易于融入群眾,念書時就當干部,畢業走到哪都是活躍分子。老王是飛行員的體態,衣著整潔利落,是至今不改的軍人風紀,我們的共同愛好是體育,籃球、排球、乒乓球。
1959年秋季舉行全縣職工籃球賽,新民師范7個球場圍滿了人。當時老王已是縣紅旗中學團委書記,他是中學教工男隊隊員,我是小學教工女隊隊員,我們夫妻同場競技,又成為一道風景線。當時竟有人投稿到《沈陽體育報》,以《夫妻雙赴疆場》為題,把我們兩人在球場上的活動進行了宣傳,并配發了兩幅照片,說老王場上如何龍騰虎躍,矯健敏捷,說我如何跳起投籃女中無雙,其實我們同場競技何止一次,進人老年我們在乒乓球場仍不示弱。
50年過去,歲月不饒人,雖然兩眼昏花,行動不那么敏捷,可是每每翻開家庭檔案,捧起這張發了黃的結婚證書,在放大鏡下端詳這些當年的老照片,都會浮想聯翩,我們曾有過崢嶸歲月,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哺育,家庭這個溫馨的港灣,使我們倆成功地走完了人生奉獻之旅,我們的三個孩子,都已近不惑之年,各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稱心的工作,3個孫輩都在校讀書,積極向上。祖孫三代這幅全家福照片,使我時時有一種成就感,摒棄了所有苦辣辛酸。我對老王說“牽了你的手,愛你到永遠”。結婚證是起點,結婚證上的主旨我們都已實踐。我們共同的意愿是余熱還要發光,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