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輪的青春散場,離別卻未必總是感傷。這段時間,不少同學在離校之際,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紀念自己即將結束的高中時代。
12萬字的高中紀念冊
廣州協和高中三年二班的28名女生,畢業前都收到了一份令人驚喜的禮物——同班男生劉一暢所寫的自傳體小說《三年二班》。
這份12萬字的書稿完整記錄了他從邁進高中第一天到畢業前一天的學習生活。“軍訓、初戀、文理分班、奧數比賽、模擬考、高考、填志愿、散伙飯……”三年的點點滴滴都在這風趣幽默的八章五十三節里。
“畢業之際,最想帶走的是友情。”——在這本書稿的最后,劉一暢向校園里每一幢建筑作最深情的道別,給班里每一個同學留下了由衷的祝福。拿到這本書時,同學們無不感到意外與驚喜,很多人當晚就一口氣讀完了。
班長黃小莉說:“劉一暢這本書稿就像一本高中紀念冊,我們班上的每一個人,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細節都可以從中找到回憶,這真的是一份永遠值得珍藏的畢業禮物。”
告別演出獻真情
畢業前,各中學校園最熱鬧的莫過于一場又一場的告別演出。宣傳欄里的演出海報換了一批又一批,同學們紛紛以自己最精彩的表演向母校作別。
李晴是校藝術團的骨干。一進入高中,她就在后臺工作了。舞臺的燈光、音響,甚至每把椅子的擺放,她都了如指掌。整整三年了,每次演出,李晴都是在耀眼的燈光熄滅后,最后一個默默離開的,從來沒有在臺下完整看完過一場演出。今年的畢業晚會是他們最后的演出。高考剛結束,李晴就在后臺進行調度、策劃、布置任務……李晴說,她想為自己的母校做好最后的一件事。
告別演出有很多種。在離校之前,溫州中學畢業生陳道明終于圓了在飯堂舉辦個人書法展的愿望。花了近三年時間完成的53幅作品吸引了很多同學和老師的目光。陳道明自小學習書法,但水平真正有所提高是在高中。從高一開始,課余時間他便跟隨哥們似的語文老師系統學習隸書、楷書、草書等。老師還特意根據他的特點,為他量身定做了研習方向。
陳道明說,自己如果將來有所成,一定再把自己的作品獻給母校。
愛心傳遞千萬家
云南大學附屬中學的高三畢業生們不分晝夜匯編整理出來了上千條高三學習經驗和生活竅門,這本90多頁的小冊子由學校團委組織印刷,將免費贈送給下一撥高三生。
早在寒假,同學們就在學校論壇上熱烈討論該給母校留下什么最具意義的禮物。有人提出,把自己在高中三年收獲的經驗教訓總結出來留給學弟學妹,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家一致的支持。
短短幾天,畢業生們貢獻經驗的帖子就超過了300條。經過編輯,一本嶄新的《新生寶典》終于出爐了。參與該任務的蔣少朋說:“《新生寶典》里的每一條經驗、教訓,學弟學妹們在此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會碰到。它就像一本武林秘籍,有了它,高三新生可以更快地適應學習和生活。”
同樣是愛心傳遞,云南民族中學的500多名畢業生離校前成立“希望助學基金會”,承諾連續3年,每年都會將自己零花用的1%捐給“希望助學基金”,以此來資助母校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對此,畢業生劉雨芳說,參加“希望助學基金計劃”,感覺自己雖已離開,但一直仍與母校、同學、老師保持聯系,自己的高中生活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