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席卷歐洲
乘著出租車從金融區金絲雀碼頭悠悠行至英格蘭銀行本是一趟獨特的英式之旅,然一路上都是中國的影子。這輛倫敦的黑色出租車顯然由Manganese Bronze制造,而該公司目前的大股東之一是一家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吉利。此外,吉利還收購了瑞典沃爾沃100%的股權。而控制著金絲雀碼頭集團的英國知名房地產商歌鳥房地產(Songbird Estates),其第三大股東為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CIC)。很快,中投公司或還會投資花旗集團建設的地標式摩天大樓。
歐洲人對此頗感憂心,但政治精英們卻沒什么疑慮。一些正拼命掙扎于主權債務危機的歐元區國家一直在詢問:中國能不能成為買家?
分析一下進入歐洲的中國資本,可以歸為三類。第一類來自國家財政投資,主要通過如中投公司和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等機構施行具體操作。第二類來自富人們的私人投資,并逐步地演變為私募。第三類則來自希望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
中國資本以官方為首。自去年夏天至今,已經有1500億-2000億美元的中國外匯儲備投資到了歐元區。如此規模的資金流入解釋了為何在主權債務危機的大勢下歐元表現一直強于預期。不過這種救助并不是無止境的。
相較于官方資本,中國私人資本進駐歐洲屬于新現象。貝恩咨詢公司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可供投資的個人財富為62萬億元(9.6萬億美元),擁有1千萬元以上可供投資資產的人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