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晰企業發展戰略,合理統籌企業資源,在各產業板塊中通過合理的收縮與擴展以獲得區域乃至行業的核心話語權,構建出人造經濟進而形成生態鏈控制力,是包括淡馬錫在內的當代大型投控集團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2011年5月,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與前任新加坡總理吳作棟5月14日同時聲明,辭去新加坡政府現任內閣的資政職位;6月,有可靠消息稱淡馬錫總裁何晶可能在一個月內卸任;7月初,淡馬錫大規模減持中行、建行股票,引起市場極大關注,種種跡象表明,淡馬錫內部似乎并不平靜。
這一系列事件究竟有何關聯?作為一家投資組合價值達1569億美元的巨型政府主權投資公司,淡馬錫究竟發生了什么,未來將何去何從?筆者認為,淡馬錫目前的發展面臨三大核心挑戰,如何破局成為其未來能否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
三大挑戰
挑戰一:地緣經濟基礎差,政府背景濃厚,外部可持續增長空間有限
淡馬錫追求商業行為中最高的投資回報,但其高層決策人員的絕對政府背景,決定了它的投資行為必然受到種種外界因素的制約與干擾。2006年,當時的泰國總理他信家族控股的西那瓦集團與淡馬錫達成協議,以 18.8億美元的價格將西那瓦集團近半控股權出售給后者。這場交易激起泰國大規模民族主義反彈,引發了泰國政治危機。雖然淡馬錫隨后進行了人員更換,并第一次啟用外籍總裁以削弱主權基金色彩,但是新瓶裝舊酒式的再包裝,無法讓其他國家對淡馬錫在金融、能源、通信等領域的大手筆跨國收購放松警惕,導致其在境外大規模進行核心資產整合時受到種種限制。
挑戰二:產業投資組合散亂,集團整體戰略不明晰
截至今年3月的最新財報顯示,淡馬錫投資組合價值達1960億新元(約1569億美元)。其中,金融業的投資占40%,電信業占24%,交通運輸業占10%,房地產業占7%,其他占19%。目前淡馬錫在80家公司持有5%至100%的股權,龐大的資本帝國幾乎掌控新加坡所有重要領域。但這么大的投資跨度并未使得集團的整體發展形成合力,各單體子公司僅作為獨立的利潤中心進行運作。在未來大規模全球信息緊密一體化過程中,其一貫奉行的“一臂管理”的放羊式管理模式,顯得集團決策嚴重滯后,旗下各關聯子集團和產業之間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同時,淡馬錫公司集團總部空心化成分嚴重,總部人數不到100人,其中主要為核心高管與投資分析團隊,對子公司進行人員輸送和制度輸送的權利沒有明確機制進行保障。
挑戰三:核心經理人團隊受不確定因素影響較大,全球化擴張步伐受限
雖然外界一再看好淡馬錫的經營管理團隊設計的科學性和運作的高效性,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這家新加坡國有公司的董事長丹那巴南曾任新加坡政府財務部長,而現任CEO何晶更是新加坡總理之妻,淡馬錫一直所信奉的政經分離從其高層管理結構上來看完全不成立。
據不完全統計:新加坡政府財政系統核心官員37%以上擔任過或者將擔任淡馬錫或GIC等公司的相關職位,其公司文化對外界職業經理人團隊有著根深蒂固的排斥。其中淡馬錫曾在2009年2月初宣布何晶于當年10月1日卸任,由前必和必拓公司總裁顧之博接任。然而僅僅幾個月后,顧之博就離開了淡馬錫,稱雙方在戰略問題上存在分歧,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同時,受美國式自由民主干涉影響,東南亞整體政局中,新興政治勢力對傳統政治勢力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完全依靠經濟高速發展支撐的新加坡平衡木政局的穩固與否,考驗著淡馬錫的高管團隊。
破局密匙
面對挑戰,淡馬錫如何應對成為了發展的關鍵。
破局密匙一:盡快確定集團長期發展路徑與目標愿景
筆者認為,作為代理新加坡政府進行管控的淡馬錫,其企業定位本質就應該是集團化投資管理總部,存在目的并非簡單的企業經營價值最大化,而是如何進行有效的關聯企業合理管理,整合提升下屬國有企業經營效率,創造集團價值最大化——基于政治價值最大化前提下的集團價值最大化。
淡馬錫企業憲章明確:“淡馬錫控股是一家為了新加坡的長期利益而為政府管理其在企業投資的公司。”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大規模影響,淡馬錫在2009年修訂其企業憲章:“淡馬錫控股是一家投資公司,依據商業準則經營,為利益相關者創造和輸送可持續的長期價值”,以期將公司的使命與新加坡政府的利益區分開來。雖然淡馬錫力圖將其定位從政治投資中心轉變為純金融投資中心,但集團長期發展的路徑和目標愿景尚不完全明晰,其簡單按地域劃分的“三三三計劃”(1/3投資在新加坡本國,1/3在OECD,1/3在亞洲)無法主動締造區域市場壟斷力,形成經濟話語權。
破局密匙二:明確清晰集團產業組合與資本運作戰略
淡馬錫控股執行董事兼CEO何晶曾在年報中說:“我們的戰略是繼續以穩定步伐進行投資和減持,保持流動性,構建富有韌性的投資組合,并具備在必要時調整投資組合的靈活性。”但是淡馬錫傳統的“一臂式管理”的放羊法無法適應當今全球大集團整合競爭的需要。
多年投資歷程中,淡馬錫對金融服務業、通信及傳媒業情有獨鐘,目前其60%以上的投資分布在這些領域,其中金融業比重達38%,共持有全球14家銀行金融機構的股權。但是各產業之間的指揮配合與關聯交易顯得尤為薄弱,在跨地域、跨行業、跨文化的多層次組合產品群締造方面,單純奉行無為而治已經無法保障其持續高速發展的步伐。
如何有效地進行產業組合與資本運作,發揮集團總部的人才輸送、制度輸出、金融服務、文化締造、行業整合、政治妥協等資源的充分配置,成為淡馬錫未來發展的核心要點。確定集團各產業之間的君臣佐使,通過有效的橫向戰略對旗下各產業進行合理的整合、加強、犧牲來獲取高速穩定的整體增長,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
破局密匙三:規避核心經理人團隊政治運營風險
作為一家政府全資投資公司,淡馬錫雖然一直標榜自己是獨立商業運作的企業,但其高層的大規模泛官員化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發展中的潛在風險。如何調整核心的經營團隊班子,積極引入國際化經營團隊,規避政治風波所導致的企業經管人員非常態變動,成為了淡馬錫近一段時間的當務之急。在未來的商業運作中,淡馬錫除了需要明晰集團發展戰略與產業組合戰略外,還需要大幅度加強集團能力建設,建設完善而強大的總部后備職業經理人團隊,不僅可分散高層變動對集團整體經營產生的風險,同時還能夠加強對核心企業的管控力度,防止在投資寬度日益增大的時候子公司泛諸侯化情形愈演愈烈。
通過對淡馬錫目前的情況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明晰確定企業發展戰略,合理統籌企業資源,在各產業板塊中通過合理的收縮與擴展以獲得區域乃至行業的核心話語權,構建出人造經濟進而形成生態鏈控制力,是包括淡馬錫在內的當代大型投控集團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