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要求我們的學生不但要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有適應各種社交場合需要的交際能力,隨著社交場合的不斷擴大,現代社會的交際越來越離不開英語這門基礎語言,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學的重點要放在提高學生口語能力上。幾十年來,我國的外語教學只是偏重語言形式(語音、語法、詞義)的講解傳授,培養出不少的學生,他們精通語法規則,卻只會認讀,不會聽說,不能真正具備口語能力。近幾年來,國外先進的語言教學理論與教學手段得以引進,我國的外語教學水平提高得很快,尤其是明確提出了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其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我們進行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學習、研究語言本身,還是掌握語言這個工具?大家知道,語言具有社會交際功能,是一種交際工具。我們外語教學的目的是要在打好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進行認真嚴格的聽、說、讀、寫訓練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那么怎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呢?
一、提高聽說能力是基礎
語言首先是有聲的,聽是學習語言的源泉和基礎。聽得清,才有模可仿,聽得準,才能說得對。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要求重視聽說訓練和口語能力的培養,這是科學的,是符合語言教學規律的。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聽說英語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英語教學要重視聽說訓練和口語能力的培養。”學習外語,首先應重視聽的訓練,能夠聽懂,才能帶動讀說譯寫的能力跟上,在聽懂會說的基礎上,才可能使英語學習有快速提高的效果。中國學生必須多聽、多讀、多說,才能記住英語的形義,時間稍久些不聽不說,就很容易忘記。因此筆者認為:學習英語在初中起始階段的聽說比重要大些,在以后的各個學習階段,仍然要重視聽說訓練,仍然要把聽說訓練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說要把聽說領先法貫穿于整個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同時把語法書寫、交際應用、語言知識、翻譯等能力培養糅合進去,這樣才能學好英語。筆者體會,聽說能力強,閱讀能力、悟解能力、交際能力等也隨之增強。
二、培養英語思維是重點
培養英語思維是在自己腦海中建立外語語境的英語學習與運用的重要一環。這就要求掌握大量句型,在句型運用中培養英語思維,要求是不但在大腦中“貯存”足夠的句型,而且要在使用時靈活“調取”。英語中有許多與特定場景、氣氛等相應的特定句型。用這些句型可以表達建議、請求、命令、安慰、指責、興奮、憤怒等不同要求和情感。這類句型一般都很短,大都是簡單句,卻能表達出各種情形下的各種說法。要做到口語流利,就必須熟悉并掌握各種特定條件下的特定句型,形成對特定場景做出快速的語言反應能力。我一方面讓學生多讀、多聽、多模仿來培養英語語感,另一方面讓他們把握住英語與漢語的區別。然后再讓學生反復操練,加深理解,掌握英語的習慣表達法。為了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我要求學生閱讀英語雜志,以鞏固所學語言知識,擴大知識面并經常用英語寫一些簡短的文章。閱讀能力的提高,促進了寫的能力。同樣,寫也促進了讀的能力,在英語學習中不斷地創造學生的聽、說、讀、寫環境,就能逐漸培養出學生的英語思維。
三、掌握大量詞匯是關鍵
1.提高口語能力要掌握大量詞匯。詞匯量是解決表達“好不好”的關鍵。在掌握句型的基礎上擴大詞匯才有意義。在擴大詞匯方面,需要記一些常用詞、急用詞。按使用頻率、使用范圍,大約5000左右的詞匯就足以進行日常口語交流了。口語體不同于書面體,口語體中所常用的詞匯,大都拼寫簡單,發音流暢,多是小詞、簡單詞、常用詞。有一些“萬能詞”,像go,make,do等,這些詞在口語中的用法非常活躍,表達生動活潑,簡明扼要,內涵異常豐富。掌握十來個這類詞,就能套用各種句型,輕松自如地進行口語交流了。因此,教師要盡量用一些小詞、短句和教過的英語教英語、解釋難句和課文意思。學生用學過的英語學英語,聽得清楚,理解得準確,這樣學生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必將有所提高。
2.要持之以恒。學習英語,要靠日積月累地堅持學習,努力實踐,繼續不懈探索,以總結我們自己經驗為主,也要吸收國際上的好成果,逐步形成一套更加適合中國人學外語的有效的方法,為提高中國人的外語水平,擴大對外交往,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 江蘇省啟東市第二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