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在幼兒園里,幼兒特別喜歡模仿老師的一舉一動。幼兒對老師的崇拜心理,使他們喜歡認真地模仿和學習老師的各種行為表現。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榜樣的力量培養幼兒文明禮貌習慣,以此來感染和熏陶他們,對幼兒進行言傳身教。
一、教師榜樣
教師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教師的日常行為、言談舉止和情感態度隨時都對幼兒的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們常常觀察教師,并自覺不自覺地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師與教師之間也應熱情有禮貌地打招呼, 特別是本班教師之間的默契、融洽、文明,會帶給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平時要給幼兒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
二、同伴榜樣
同伴也是幼兒觀察學習的榜樣。幼兒自己的經驗也是學習文明舉止的源泉。幼兒觀察同伴行為的好壞,比評定自己行為的好壞要快,而且看得清楚。因此,我有目的地對幼兒行為加以引導,每天我都要把新的發現告訴小朋友。例如:我表揚彭靖媛小朋友時說:“今天早晨彭靖媛見到老師聲音特別洪亮地向老師問好,還主動和小朋友打招呼,大家給她鼓鼓掌。”第二天就會有很多小朋友向她學習,與老師、小朋友打招呼;陳津毅不小心摔倒了,懂事的邵筠祺馬上將她扶起來,還對她說:“疼嗎?我給你揉揉。”見此情景我立刻在全班表揚邵筠祺,大家向他投去了羨慕的目光。沒想到第二天孫瑞雪在水房摔了一跤,更沒想到的是一向愛欺負小朋友的王旭陽居然把孫瑞雪扶起來。我不失時機地表揚了王旭陽,看到他臉上得意的笑容,大家也笑了。由于我的教育,王旭陽在不知不覺中減少了無意傷害小朋友的行為。這使我真正看到了榜樣的作用,更體會到了教師的身教重于言教的內涵。
三、動畫片和文學作品的影響
動畫片是孩子們百看不厭的精神大餐,動畫片中的主人翁是孩子們樂于模仿的對象,選擇有一定禮儀教育意義的動畫片,給孩子模仿的榜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明白許多場合的禮儀。
1.聽。孩子特別喜歡聽故事,所以我有意識地在故事的選擇上加以禮儀,比如講司馬光砸缸(沉著冷靜)、孔融讓梨(謙讓)、寒號鳥(勤勞)、大灰狼來了(誠實)等故事,寓禮儀于聽故事中。
2.看。孩子愛看動畫片,我就訂了《幼兒畫報》,里邊附有一張CD片,孩子們每期都看,片子中有大量的知識和禮儀教育。現在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便是紅袋鼠的那句“一起分享最快樂”。在我的提醒下,孩子們現在都能夠主動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快樂,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玩玩具。
幼兒還特別喜歡模仿父母的言行,家長的一些不良的、錯誤的言行對幼兒的發展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因此,要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素養,還需要家園合作,共同努力。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孩子可以說是父母的鏡子。”確實,幼兒思想單純,可塑性強,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幼兒留下很深的印象,做家長的一舉一動都要堪稱為幼兒表率,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某種意義上講,孩子最早的模仿對象就是家長。一方面,請家長要積極培養幼兒文明禮貌的習慣,引導幼兒關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另一方面,請家長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素質,努力創造一個溫馨、友愛、文明和諧的家庭氣氛,潛移默化地熏陶孩子的心靈,使他們在愉快的環境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幼兒品德教育,必須家園同步進行,這樣才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的思維是形象直觀的,通過多種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可以激發幼兒對禮儀認知的情感認同。我們應利用游戲、情景練習等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讓幼兒在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達到習慣養成的目標。要為幼兒提供各種實踐的機會,讓禮儀與幼兒的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及時抓住機會,適時地啟發、誘導,培養幼兒的禮儀行為。通過反復地演練,讓幼兒獲得情感的體驗,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從而提高幼兒的禮儀水平。
(作者單位 江蘇省濱海縣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