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新課程改革培訓引起了我對物理教學深深的思考。根據現狀,分析弊端,結合形勢,我認為新課程改革勢在必行,為此我想對物理新課程改革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拙見。
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應當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即:學生是發展的人,獨特的人,獨立思維的人。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我提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讀、研、點、練、悟”:
一、讀:圍繞教學目標,粗讀、精讀、品讀,感知文本、感知教材
1.針對簡單的知識要粗讀。俗語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些知識并不需要老師講,通過學生讀書就可以理解。
2.針對重點的知識要精讀。這樣的知識往往不容易理解,學生應仔細地閱讀。當然這個過程中老師需要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顯示給學生,以便學生閱讀有的放矢。
3.對教材中提出的問題,不是直接通過看書解答,而是自己嘗試著運用已有知識去分析、解決,我把它叫品讀。粗讀、精讀、品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課前預習”。
二、研:圍繞教學目標,學生自研、互研相結合,研究文本
學生可以通過分組討論解決問題。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可以共同進步,并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它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但要注意以下兩點:
1.討論時小組內可以以一人為中心發言人,其他同學如意見基本相同,可適當補充,這樣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2.把基礎好的與基礎差的學生相間在其中,這是為了幫助差的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可以使他們學到優秀學生的先進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培養健康向上的性格。還可以一對一的幫助,差生就會慢慢轉優。
三、點:根據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師精點巧撥,幫助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點區別于講,學生分組討論時,組內成員之間,組與組之間存在分歧意見是經常的,也是正常的。在初中二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中,對光源的討論,有的學生說月亮是光源,但有的學生持反對意見。老師現在就需要去點撥,但不能就事說事。這樣既講解了一些課外知識,又讓學生理解了課內知識。通過這樣的引導點撥,學生不再是盲目跟從老師被動地學習,而是牢牢地抓住了學習的主動權,大膽而有目的地思維探索,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通過主動思考后掌握的知識,是長期保存的,能靈活運用的。
四、練:設計有梯度的練習,當堂訓練,分層優化
課堂練習是學生在形成新知識基礎上的鞏固過程,是對學生掌握情況的一個重要反饋。如何找尋練習,有助于學生理解接受新知識,是我們教師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課堂練習注意以下三點:
1.要有梯度,要有層次。練習題應由簡到難,不可一下子把學生嚇倒。
2.要注意當堂訓練,而且要有針對性。這樣學生就能及時地發現并改正自己的錯誤。
3.要分層優化,不能吃“大鍋飯”。對優生要多給一些難題,多誘導他們去思考一些有現實意義的,含現代尖端科技的問題;對差生要立足書本,多引導他們鞏固復習、把所學的書本內容靈活運用。
五、悟:學生感悟提升,收獲是什么,困惑有什么
“課堂小結”對于一節完整的物理課教學來說,必不可少,而且至關重要。如:在初中二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中“光沿直線傳播”這個知識點的小結,老師只能說在均勻介質中光是沿直線傳播的。而這里重點是熟悉生活中光沿直線傳播的事例。如果把“老師的總結”變為“學生的感悟”,這樣學生記憶會更深刻。學習了噪聲的產生與控制后,能升華成上課小聲說話也是噪聲,就達到了情感滲透的目的。所以,把傳統的“課堂小結”改為“課堂小悟”更有利于學生所學知識的升華。
?。ㄗ髡邌挝?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龍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