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以情景導入、問題引領的學習和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改革思路,成為較為廣泛采用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從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角度,對當前“情景問題教學”的基本內涵、模式做一些討論,并結合案例說明“情景問題教學”的運用及其問題設計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法;情景問題教學;問題設計要求
一、“情景問題教學”的基本內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通過啟發學生勇于提問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討論、辯論等方式,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學習見解的機會,調動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我們一線老師,必須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師生必須互動起來。要互動起來就必須有一定的媒介,而情景、問題就是很好的互動媒介。在此,筆者暫且就把以情景、問題為媒介的互動教學方式稱為“情境問題教學”。
“情景問題教學”是指在教學中以情景導入,進而以問題引領教學,帶著“問題意識”來組織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到解決問題”等一系列環節,使學生主動積極地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學習,從而促使學生提高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和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情景問題教學”一方面要求老師根據教學和學生實際提出問題,組織課堂討論,并且加以總結指導,加深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另一方面又要求鼓勵學生自己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二、“情景問題教學”的模式和范例
思想政治課“情景問題教學”的形式應該說是多樣的,但是在實際運用中,筆者認為以下形式是一種較好的模式:
思想政治課“情景問題教學”模式
現以新人教版的《生活與哲學》中“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教學(片段)為例,探究“情景問題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
【情景(一)】
(設問1)結合種蛋孵雛雞的過程,請同學們談談其中哪個階段是量變,哪個階段是質變,請說明理由?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種蛋在37℃~39.5℃下的21天中的胚胎發育是量變,而種蛋經歷21天后小雞破殼而出是質變(如果學生有困難,應引導學生看書,教師要做好引導)。
1.量變和質變的含義
量變是指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指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設問2)“種蛋在37℃~39.5℃下的21天中的胚胎發育是量變”和“種蛋經歷21天后小雞破殼而出是質變”之間有關系嗎?
(學生思考、議論、回答)有,沒有種蛋胚胎發育就沒有后面的小雞破殼而出。
2.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
【情景(二)】
(設問3)請比較圖一和圖二,同樣的種蛋為什么出現不同的結果,大家能否從中總結出量變與質變的關系?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事物的發展都是從量變開始,沒有量變到一定程度就不會發生質變,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設問4)①量變是否一定會有質變?②質變就是發展嗎?③事物的發展由量變到質變,是否意味著結束?
(學生看書思考、討論、回答):
①量變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變,不是所有的量變都發生質變。
②發展是前進的上升的運動變化,質變存在倒退的,不是所有的質變都是發展。
③事物是不斷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的。
【情景(三)】
(設問5)①請用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說明上述現象?②結合上述材料,請問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給我們什么啟示?
(啟發學生思考,得出結論)
①略。
②方法論: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在量變達到一定程度,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練習鞏固:略)
三、“情景問題教學”中的問題設計要求
1.問題必須是對學生有吸引力的,并且是學生能理解的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必須設計對學生有吸引力的問題。只有學生感興趣并對學生有吸引力的問題,學生才會積極去思考,問題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問題必須是學生能理解的,不能一味追求新穎而問一些奇怪的問題。如果這樣,學生即使有積極思考的興趣也無能為力,問題同樣起不到作用。比如,在上述“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教學片段中,本人以種蛋孵雛雞為例。這個例子來自生活,但對現代的學生來說又有一定的陌生感,學生馬上就有一定的興趣了。接下來以此為情景,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連續問了“結合種蛋孵雛雞的過程,請同學們談談其中哪個階段是量變,哪個階段是質變,請說明理由?“種蛋在37℃~39.5℃下的21天中的胚胎發育是量變”和“種蛋經歷21天后小雞破殼而出是質變”之間有關系嗎?請比較圖一和圖二,同樣的種蛋為什么出現不同的結果,大家能否從中總結出量變與質變的關系?”等問題,這些問題都能滿足學生好奇心,并且是學生能理解的問題,從而較好地啟發了學生的思維,進而幫助教師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問題要精選,不能過多,并且要層層推進不斷刺激學生
情景問題教學自然要設計問題,但問題不是越多越好,要講究設計藝術。如果教師在一節課中提出過多問題,不僅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和討論的時間,而且可能使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那么課堂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師課堂設問的次數和設計的問題數量要適度,不應只追求數量更應注重質量,做到少而精且具有層次性。最好能利用一兩個情景,設計幾個連環的問題,層層推進。這樣,學生樂于也有時間思考和討論,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上述“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教學片段中,本人設計的“結合種蛋孵雛雞的過程,請同學們談談其中哪個階段是量變,哪個階段是質變,請說明理由?”“‘種蛋在37℃~39.5℃下的21天中的胚胎發育是量變’和‘種蛋經歷21天后小雞破殼而出是質變’之間有關系嗎?”“請比較圖一和圖二,同樣的種蛋為什么出現不同的結果,大家能否從中總結出量變與質變的關系?結合上述材料,請問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給我們什么啟示?”等幾個問題,前后問題之間就存在遞進關系,層層推進,不斷地刺激學生思考,引發“思維風暴”,從而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問題答案應該具有開放性,切忌局限于所謂的“標準答案”
學習是人的活動,因而它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創造性和開放性,如果教師要求學生的答案一定要局限于標準答案,或者在教學中教師老是問類似“‘種蛋在37℃~39.5℃下的21天中的胚胎發育是量變’和‘種蛋經歷21天后小雞破殼而出是質變’之間有關系嗎?”的問題,學生總是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有或沒有”。那么,我們的情景問題教學不僅不能啟發學生,還會適得其反,使學生的創造力萎縮,最終會將學生引向思維僵化。新人教版《經濟生活》的內容是非常貼近學生生活的,這樣為我們設計開放性的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在“影響價格的因素”框題中,我們可以設計“菜市場中的各種蔬菜、海鮮和肉類的價格為什么不同?同一種蔬菜、海鮮和肉類的價格為什么在不同時候甚至同一天中都會不同?”在“價格變動的影響”框題中,大家可以設計“商品價格變動對我們生活和生產有什么影響?”在“公司的經營”框題中,大家可以設計“如果你是公司的經理,你會采用哪些措施?”……類似的問題很多很多,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老師要有極大的包容性,要積極支持學生各種各樣的答案,千萬不能局限于所謂的“標準答案”或教材。問題雖然有“標準答案”,但一味遵循“標準答案”,削足適履,只能使學生創造力萎縮,最終會將學生引向思維僵化,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4.問題不僅需要教師設計,更要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也有一句名言:“學問學問,關鍵在問”。所以,情景問題教學強調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的同時,要努力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一來教師就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而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只起引導的作用,真正體現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雙主意識”。每個學生都有一本聽課筆記,在傳統教學中這個聽課筆記的作用就是上課記記筆記,現在教師建議學生在預習時把疑難點記在聽課筆記上,這樣帶著問題聽課更有效果。教師也可以把學生的疑問歸納分類展示給全班同學,引導學生討論,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課后,學生可以在聽課筆記上總結聽課后記,試著把課堂內容編制成問題并編制答案,然后提供給同學們作為練習。長此以往,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提問解題能力就會大大提高。當然,學生提問編題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定的過程,剛開始時學生的問題可能幼稚、膚淺,這時教師要寬容而且還要積極鼓勵。
參考文獻:
[1]宋國強.問題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2]黃廣宇.“問題教學法”在“兩課”教學中的意義及運用.
[3]丁曉邦.問題教學初探.
[4]朱紅明.新課程理念下對問題性教學模式的再認識.
[5]孔企平.西方“問題解決”理論研究和數學課程改革走向.
[6]李章友.問題情境創設:讓人欣喜讓人憂.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11).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嶺市之江高級中學)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