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課堂教學之所以會出現種種問題是因為學生不會預習,不知道數學該從哪里開始預習,該預習些什么。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我們一定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讓他們知道要做些什么,遇到不懂的該怎么辦,同時適時加以鼓勵、肯定學生的預習成果,使他們從不知道預習逐漸轉變為會預習、樂于預習,繼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讓學生懂得如何預習,首先要讓他們知道預習一般是指上課前對新知識的自學準備。數學預習不同于語文的預習,數學課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方法,預習的重點也應有所不同。
在數學學習中,數學概念的學習毫無疑問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便無從談起。然而,這個重點恰恰又是一個難點,因為數學概念是人類對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簡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維差,要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并非易事,所以,加強課前預習很有必要。
一、通讀內容,了解主要的數學知識
讓學生在通讀新課內容的基礎上,動手畫畫,圈圈知識要點、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從整體上了解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使新課中的主要內容顯現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為理解和掌握知識做準備。
預習不是瀏覽課本,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識。但學生的自學能力畢竟有限,對于有些一時難以解決的疑問要做好標注,發現問題也是預習的關鍵所在。“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預習就是尋疑的過程。因為有了問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才有目標,有目標的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細讀內容,理解主要的數學知識
這是概念預習的主要環節。學生在對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導學生怎樣去“消化”這些知識。
(1)列舉事例來理解概念。數學概念并不是無中生有的,而是從具體的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我們一定可以從身邊找到這些概念的原型。讓學生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概念,可以幫助學生形象理解概念。(2)動手實踐來感受概念。(3)巧用對比來分析關系。
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堅持不懈地指導學生進行預習,他們一定能較快較好地掌握預習方法,一定能大大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一定能在課堂上“擠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去做習題或者訂正錯題……總之,預習就會成為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有力保障。
(作者單位 青海省互助縣南門峽鎮逸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