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的日益發展是社會發展的一種需要。學校的體育教學在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本文從體育教學發展學生個性的優勢以及如何在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個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認真識別每個學生的個性
體育運動中,學生最能集中體現出自己的個性,如:合群與不合群,好動與好靜,善斗與怕事,粗暴與文靜等許多方面,教師要認真思考、分析,只有在認識學生個性的基礎上,才能施加引導和教育。要承認個性的差異存在,由于學生的個性不同,在體育運動中的表現也不同,反應速度、身體素質、運動能力也不一樣,如果在教學中忽略這種個性差異,勢必造成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安排不合理,常出現“吃不飽”或“吃不消”的現象,因此,教師要深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根據他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運動技術水平以及身體素質狀況開展教學活動。
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
興趣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如在教學過程中,同樣的教材,同一教學內容,有的學生練的非常積極認真,而有的學生卻始終無精打采,其原因正在于他們的興趣不同,前者感興趣,后者沒興趣,所以教學內容的安排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性格、愛好、特長,又要考慮到學生的自身要求,盡量安排實用性、趣味性較強的健身體育、娛樂體育和生活體育的內容,使學生體驗到體育的樂趣,教師要善于挖掘體育教材的興趣因素,應用體育特有的魅力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通過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所有感官都能充分發揮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
三、創建自主學習的氛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課堂上要防止一刀切等弊端,教師要轉變觀念,變“指揮者”為“引導者”,盡可能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鍛煉,并給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讓給學生去實踐,使學生人人動腦、動手、敢問、敢說,充分調動學生活動的內在愿望,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讓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手、口、腦并用,知、情、意并行,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使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成為學生積極主動、好學樂學的過程。
四、建立一個良好的體育環境
良好的環境對學生個性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要建立良好的體育環境,首先應建立教師與學生間的良好關系,教師應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和表現機會,真正讓學生擁有主動權、自主權,放手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以形成師生之間的相互配合與和諧統一的教學環境,其次在教學活動中要協調與好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應注意創設團結協作、和諧統一的教學活動環境,多采取一些游戲、表演、比賽和集體性的活動形式,讓更多的學生投身于其中,使學生學會理解他人、與人共處,協調與他人的關系,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適應環境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再者,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要結合實際,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頑強的意志品質和集體主義精神,引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克服不良傾向,培養和發展自己良好的個性品質。
五、采用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形式
體育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師應大膽應用新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充分調動其能動性,做到教學的設計在教師,教學的推動靠學生。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教學方法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多變。尊重學生的意愿,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創設一個民主平等、輕松和諧、寬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尊重,主體性得到體現,想象力、創造力得到開發,個性得到發展。另外,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適應新形勢,不斷地研究和更新教學內容,不斷革新教學方法,努力鉆研業務,加強教學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使體育教學從內容到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更加便于學生接受,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 山東省招遠市夏甸鎮新村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