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直困擾我們語文教學的就是語文教學效率不高,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以后,語文水平偏低,進入社會后,適應不了現代生活的交際需要。造成此等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個因素不能忽視,就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忽略了課文教學的整體性和文學性。語文教學中,忽視課文的整體性和文學性的教法,歸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四種誤區:
一、孤立課文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基本篇目,是一個科學的系統。每一冊、每一篇課文、每一個目標都只是這個系統中的子系統。教師應該通覽整個教材體系,明確本冊、本課在母系統中的地位與具體目標,這樣教學才能有的放矢。但有些教師卻未能做到這一點。教某篇課文,只鉆研這一篇課文,把課文孤立起來,豈不成了大海中的一葉孤舟?其目標準確率能有多高,可想而知了。
二、肢解課文
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把一篇篇文質優美的課文肢解成單獨的段落、句子、詞語。更有甚者,撇開課文的整體性藝術性不談,只挑選其中語段做練習,練習題目卻跳不出結構、詞匯、語法等這些理論化的框架。教完一篇課文,老師只是給學生注入了一些零散的知識點,說不上培養能力,更談不上閱讀欣賞。長此下去,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就無從談起了。
三、忽視閱讀
且不說漢語有很強的音樂美,單就理解文意來說,語文教學中閱讀就非常必要。有的教師總以為讀書耽誤時間,或者怕引起學生的厭讀情緒,不如講解來得快,所以對課文思路的整理總是以教師講解為主。閱讀教學也列成題目形式,只有分析,沒有閱讀。致使學生在考場上遇到課外的閱讀材料,便覺得無從下筆了。究其原因,還是閱讀太少了。
四、題海戰術
不可否認,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一時還不可能完全抹去應試教育的影子。比如許多應試有方的教師,把題目內容系列化,教學內容題目化,答案要點規范化。這種題海戰術式的語文教學,應付眼前的考試或許會有短暫的效益,但學生根本無法理解課文的整體藝術美。從長遠角度來看,與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目的是背道而馳的。
以上存在的誤區不得不引起我們廣大語文教師的足夠重視語文作為我們漢族的母語,其教學歷來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傳統的語文教學中一向重視作品的整體性和文學性,這一點至今仍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當然,語文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切實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還須在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教師素質等方面下工夫。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縣梨園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