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只有在實際中運用并發揮其交際功能才有生命力。英語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具有筆試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國中學生學習英語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比較嚴重。造成這種現象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應試教育思想在起作用。為此,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那么,我們在基礎英語教學中應當怎樣從應試教育的誤區中走出來,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呢?對此,我在教學中針對“高分低能”現象進行分析,從如何提高學生英語交流能力方面摸索總結,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誠與同行商榷。
一、培養興趣,引導入門
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取得教學成果的關鍵。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實際,以實物、圖片和音像等媒體作為教學手段來創設教學情境,使語言和情境緊密結合,讓學生學得快、印象深。
1.簡筆畫在教學中的運用
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簡筆畫常起到簡潔生動、妙趣橫生的作用。因此,我常給單詞、句型、課文等配上簡筆畫,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例如,在學習bus stop這個詞語時,我剛在黑板上畫出某人在車站等車的畫面,學生便嘀咕出:“她在公共汽車站”,我馬上給予肯定:“Yes. She is at bus stop.”并讓學生模仿。又指著站牌問:“What is this?”學生隨口答出:“It’s bus stop.”這樣,僅一幅畫,學生便掌握了“bus stop”這個詞。
2.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
電化教學是創設情境,精講多練語言知識的有效手段。通過視聽建立直觀聯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獲得較深刻的語言知識。例如,在講授七年級某課時,我制作了一段動漫課件,一位中國小姑娘問一位外國老太太“How old are you?”老太太的一句“It’s a secret.”逗得同學們都哄堂大笑。
3.教學姿勢的運用
奧斯丁說得好:“我們不能只研究句子的意思,還必須研究我們在說一句話時是什么樣的行動。”教師通過教學姿勢,結合教具運用和語言描述,是模擬語境的常見形式。例如,教師一面說:“Every evening,I finish my homework,I bursh my teeth,I wash my feet,I go to bed. ”一面給學生演示這些動作,一面獨白,再過渡到師生互說、分做,最后到學生說和做,使教、學、做三者緊密聯系起來。這樣,使整節課都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度過。
二、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為了使學生的思維盡快與英語聯系起來,從初中一年級開始,我就盡可能多地用英語組織教學。當然,學生在最初階段要聽懂的難度要大些,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說話時加上手勢、動作、面部表情等,本著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逐步滲透,循環反復,必要時用漢語提示,幫助學生理解,使學生逐步適應,并培養學生學會聽,并養成聽的習慣。
三、聽說領先,提高語言的使用頻率
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還要輔以必要的學習要求,才能使學生不斷的提高。這些要求就是多聽、多讀、敢說、多說,而多說就是學習英語、運用語言最關鍵的一環。
1.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用英語作值日生報告
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詞匯和句型的基礎上要求值日生將當天自己要報告的內容用英語表達出來。根據學習程度提出不同要求,這是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好時機。
2.在課中要留一定時間給學生進行自由對話
根據教材上的內容,讓學生自設情境進行對話,用活課堂上的知識并加以強化,提高學生英語的交際能力。當然僅靠課內的學習時間是不夠的,還應注意課外的學習與要求。
3.課外學習要求
(1)多聽錄音,動口跟讀,達到復習鞏固已學內容,接受標準語調以培養語感的目的。(2)誦讀課文儲存語言信息。背誦是最好的記憶方法之一。通過背誦,使學生將書本上的知識儲存在大腦中,這就為語言的使用打下了基礎。(3)組織開展英語課外興趣活動,進行對話、表演、閱讀比賽等形式。這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促進了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逐漸提高了學生的社會語言交際能力。
四、培養交際能力要注意的問題
在重視交際化、培養交際能力的同時,也要注意一些問題。如:注意交際內容,而不能忽視語言形式;注重言語實踐能力,但不能忽視語言知識;注重口頭交際,但不能忽視書面交際。
綜上所述,我認為英語教學應該是融知識、語法、功能為一體并以功能訓練為基礎的課堂教學。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用來交流信息,交流思想,而不只是為答出一份滿意的考卷。如果我們正確地引導學生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學習掌握,通過課內外的實踐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對于答出一份考卷那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主要的是為將來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湖南省衡陽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