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在教育教學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后進生。筆者認為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關心和重視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新世紀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轉化后進生呢?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充滿愛心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蘇霍姆林斯基也強調,對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會環境條件不良影響而表現異常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樣”的態度和方式對他,因為只有給予學生發自內心真摯的愛,才能給他們以鼓舞,才能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溫暖,才能點燃學生追求上進、成為優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轉化工作中,教師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提高后進生的道德覺悟和上進心,培養后進生的是非觀念。教師要堅持正面誘導,以理服人,切忌簡單粗暴,以勢壓人。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生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尊重人格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識的重要標志之一,是進步的動力之一,教師應當尊重、信任后進生,逐步消除他們的疑慮。因為學習不好或紀律差,后進生長期受冷落、歧視,他們一般都很心虛,對外界極敏感,外表雖有一層硬殼,但在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諒解和信任。教師應嚴于律己,走出心理誤區,尊重后進生的人格。嫌棄、斥責、批評、挖苦或者變相體罰,都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引發逆反情緒和對抗行為,也暴露出教師的心胸狹窄和無能。讓我們一起來重溫半個世紀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師的一句話:“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三、因材施教
降低要求,減輕作業負擔,幫助后進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作業要以課本為主,不搞偏題、怪題,不搞題海戰術。題量要適中,可以結合學生能力,拉開檔次。注意引導學生發現解題規律,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數學題目千變萬化,但其規律和類型都是有限的。引導學生抓解題規律,用規律指導練習是提高質量、減輕作業負擔的根本途徑。
總之,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他們積極向上,“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把后進生轉化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作者單位 河南省南樂縣城關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