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課堂教學的“開場白”是指課堂教學中新授內容即將開始時,聯系與所授內容相關的話題進行潛在的引導、點撥、引發興趣,暫時形成興奮的一個過程。這樣無疑使學生在整個課堂學習過程中首先產生一種悅人心目、牽人情思的吸引力,喚起他們學習的愉快情緒,形成一種扣人心弦、催人奮進的感染力。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講好開場白呢?我在教學中有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引用故事,激發興趣
上課一開始,老師可以講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故事,帶點笑話,慢慢轉入正題,使學生產生好奇,產生了解課文的欲望。因為中、小學生一般都愛聽故事,有關內容可以與課文有關,也可以與作者有關。例如講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時,為了使學生產生興趣,我給學生講了莫泊桑的一件軼事作為開場白:有一次,莫泊桑在一部小說中要細膩地描寫一個人被踢后的感覺,可他并沒有這樣的體驗,想來想去難以下筆。于是,他來到大街上,恰好一個乞丐迎面而來,莫泊桑忙迎上前去說:“請踢我幾腳好嗎?”對方一愣,莫泊桑笑著說:“我給你錢的。”乞丐一把抓過錢,狠狠地踢起來。莫泊桑忍著痛回到屋子里,拿起筆,飛快地記下了當時真實感受。這樣以講故事的形式開頭,引起同學們哄堂大笑,課堂頓見活躍,激起了興趣;又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卻不知不覺地了解了莫泊桑的小說特色,起到了一石雙鳥的作用。用講故事的方法開場應注意兩點:一是切忌講與課文無關的故事,二是故事不能長,否則就會過多地占用課堂時間,影響教學內容的完成。
二、聯系實際,引起注意
每上一堂課,都應盡量結合實際,逢迎學生的實用心理。只有這樣才會達到比較滿意的效果。因為滿足人現實需要的東西,容易引起注意和興趣。當然學生合適如此。我在教《故宮博物院》這篇說明文時,針對同學們不喜歡說明文的情況,上課起始我對學生問了一個課外話:“大家喜不喜歡旅游呀?”學生一致回答:“喜歡”。“那么你最想去哪個地方旅游呢?”“北京”,不少學生答。我接著說:“是啊,北京市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有萬里長城,十三陵水庫,還有天安門、長安街等許多名勝古跡,如今早已成為人們參觀、游覽勝地。它每天吸引著國內外成千上萬的觀眾。難怪同學們都想去北京游玩了。去北京,不能不去參觀故宮博物院。因為故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也是我國最大的博物院。這樣一說,激起了同學們的興趣,我順水推舟,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三、巧設問題,造成懸念
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問題在導入新課時問學生,不但可以調動學生思維和學習情緒,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為課堂創造了愉悅適宜的教學情境。如在教《天氣陛下》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開場的:“人類和自然斗爭的故事舉不勝舉,同學們能舉出幾個例子嗎?”同學們頓時議論紛紛,分別列出了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女媧補天等事例。我及時地給予肯定說:“很好,這些故事都反映了中華民族和大自然斗爭的歷史。然而,治水、移山還能具體去采取修渠開山等辦法,若是想征服天氣的陰晴雨雪就更難了。那么,人類向征服壞天氣采取什么辦法呢?”“根據自己的認識,你認為可采取哪些辦法呢?”這一提問巧妙地拉開了帷幕,使教學雙方盡早進入課文內容,可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
四、回憶往事,牽引情思
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固然上課也一樣,如果每節課的開頭總是重復“同學們,今天我們講第×課,請大家翻開課本第×頁”,這樣公式般的話,是引不起學生的注意力的。特別是剛上課時,很多學生還在想課間活動等事情,要轉移學生的思想,就得講究方式方法。如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板書課題之前,先讓學生回憶兒童時代喜歡在哪些地方玩,要求講一講“兒童趣事”。三兩人拉開話匣子之后,教師當即宣布——現在我們來共同學習魯迅先生的童年趣事(板書課題),這樣很快學生的心收斂到課文中,觸動了學生的心弦,引起了強烈共鳴,上課注意力高度集中,增強了求知的氛圍,提高了聽課效率。
五、知到未知,活躍氣氛
由過去已知東西的回顧來引導未知的東西,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引發情趣,這也是一種有效的開場方法。如學習《老山界》時,可利用小學學過的《七律·長征》,先提示學生能夠背誦這首詩:“紅軍不怕遠征難……”,這首詩重點突出“難”,那么我們了解紅軍長征的難,就來學習陸定一同志寫的《老山界》這篇記敘文,它生動地展示了紅軍迎難而上的樂觀主義精神。這樣由易到難自然把學生引入了課文內容,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除以上這些方法之外,還有如反向思維法,中心引入法,笑話導入法,歌曲、歌謠導課法,謎語導課法等。只要我們勤于動腦,肯于鉆研,新穎別致的藝術開場白是不難設計的。但一定要注意它的科學性、時間性,一定要精煉、靈活,不要嘩眾取寵,更不能喧賓奪主。因此,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必須根據課文的內容靈活設計。
總之,好的開場白在頃刻間能把學生的心抓住,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新課的一開始就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境界,為整個教學過程創造良好的開端。
(作者單位 甘肅省武威市第二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