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觀性教學是指在教學中通過直觀教具和現代技術手段,引導學生形成對所學知識、概念的清晰表象,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形成科學概念、掌握理性知識、發展智力創設條件。那么,在農村高中生物教學資源相對缺乏的情況下,如何在“粉筆加黑板”的課堂上有效地實施直觀性教學呢?下面本人就自己一年來課改的教學實踐簡介幾種方法。
一、圖片、圖表教學法
新教材與老教材的區別之一是配有大量的圖片和圖表,教材和練習中多次出現圖表及體現動態變化規律的坐標曲線。其中的生物學圖既有形象直觀的一面,又具有概括、濃縮知識的一面,它能直觀地反映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命的過程,高度地概括生理活動之間的相同點、區別和聯系。如果我們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和思考課本中的圖形和圖表,不僅可以使學生愉快地接受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識圖、譯圖及挖掘圖表中隱含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溫度和pH對酶的活性的影響”內容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注意觀察坐標曲線,了解縱軸和橫軸的含義,進而明確變量線的變化,掌握變量變化所對應的生物學意義。接著找曲線的起點、轉折點、頂點、終點,理解特殊點或段的含義。最后觀察不同曲線的變化,理解曲線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這樣學生就會很容易明白低溫條件對酶的影響和高溫、強酸、強堿條件的不同。
二、簡筆畫教學法
高中生物理論性強,不可能要求學生每時每刻都能聚精會神地聽講,這就要求教師要注意捕捉學生的興奮點。可以簡筆畫來活躍課堂氣氛,可謂寥寥幾筆,勝似千言。如在講“神經調節”時,可用簡筆畫分別畫出“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神經元間的傳遞”,教師可以一步一步地演示神經纖維上的電信號傳導過程及神經元間的電信號傳導和化學信號傳遞過程,讓學生進行分析總結,課堂反饋效果很好,比用多媒體展示的印象更深刻。再如“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一節教學過程比較枯燥,涉及很多科學史實,要讓課堂內容活潑又能將難點突破,可以每講一個科學史時畫出一種模型,還可以請學生參與其中,最后得出流動鑲嵌模型。除此之外,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繪制簡筆畫,還能為生物課堂教學增添色彩,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總之,在生物課堂上使用簡筆畫輔助教學,能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思維分析能力。
三、體態語教學法
國外許多教育學者強調運用“非言語行為教學法”。他們說,人們常常會產生這樣的錯覺,認為言語符號是信息交流的唯一載體,其實并不如此。國外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共同開創了一門新學科——“舉止形態學”。舉止形態學認為非言語行為能表達言語行為難以表達的感情和態度,對教學具有極大的意義,它伴隨言語行為可以使學生在接受言語信息的同時,得到生動形象的知識。而我們知道人與人的主要區別在于頭部的相貌不同,講到這,學生就很容易理解氨基酸的種類是由R基決定的。當手拉手形成一排時,學生也就能很容易地明白脫水數與肽鍵數之間的關系。
總之,直觀性教學不是孤立的、機械的教學程序,要收到最佳的實施效果,首要的前提是教師在實施直觀教學前要精心研究大綱、鉆研教材、“吃透”學生。在傳統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積極探索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作者單位 江西省龍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