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國家已將素質教育提到了戰略的高度。
什么是素質教育呢?所謂素質教育,就是以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而創新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其目的是培養創造性人才。我們學校要開展的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在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那么如何開展創新素質教育呢?一直以來這是困擾農村學校教師的一道難題。我從事班主任和學校德育工作多年,我們利用農村本地的有效資源,在學生素質教育方面做了積極的努力和嘗試。
一、農村素質教育存在的誤區
我們只要一提素質教育,家長和教師一貫的思維就是認為給孩子們搞搞活動,讓孩子們跳跳舞、唱唱歌,或者參加劍橋英語培訓、繪畫班學習等等,這就算是所謂的素質教育了,他們對素質教育缺乏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對素質教育的概念和國家規定的相關政策缺乏全面的解讀。其實,我們的特長教育活動只是讓孩子在某個方面得到了發展,但我們看到的卻是無奈和自嘲的一面:客車上看到了翹著二郎腿大聲喧嘩、吃了零食亂扔塑料袋、隨便伸手攀折花草、看見有人摔倒不伸手反而圍觀嘲笑的孩子等不勝枚舉的現象。這些現象折射出我們開展的素質教育還有許多不足。讓孩子們得到全面發展才是根本。要全面發展,就要開展創新素質教育。農村有著得天獨厚的開展創新素質教育的資源優勢,充分利用農村的優勢資源,把它有效地進行挖掘和優化,為我們的創新素質教育創出一條新路。
二、充分利用農村可挖掘的資源開展活動
農村和城市相比雖然有著先天的不足和差距,但農村卻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風土人情。農村有肥沃的土地、廣闊的原野、壯麗的山河,這些都是農村學校開展創新素質教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立足于當地農情,挖掘鄉土資源,是開展創新素質教育活動的根本出發點。
1.開展體驗活動
我們學校每年都會動員學生利用節假日開展勞動體驗活動。農場學生每個家庭都種了一定數量的土地,每年的春秋季都有大量的農活要干,我們組織學生利用節假日開展家庭勞動體驗,每學期的勞動體驗不少于十天,并要求掌握一定的農業科技知識和信息,然后由班級和學校組織幾次相關的征文活動。通過相關的一系列活動,讓同學們敘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書寫自己的勞動感受,抒發自己對父母辛勞的理解,以此來強化學生對勞動技能的掌握,培養學生的孝心、愛心和勞動熱情。
2.開展實踐小活動
要求學生利用所學到的科技知識開展一系列的活動:組織一次農業技術小講座;提出一個發展農村科技的小建議;宣傳一條致富小信息等。讓同學們在實踐中進行體驗,將在實踐陣地學到的先進農業科學技術進行廣泛地宣傳,充分利用自己的農業科技探究成果,讓自己成為社會、家庭和鄰居的信息宣傳員和推廣科技的小幫手,以此來全面提高同學們的勞動素養。
三、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開展互動讀書活動
由于農村學校圖書室所藏圖書非常有限,很難滿足學生的讀書需求,而學校的教育經費只能維持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學校無力完成圖書的添加,只能提供現有的部分圖書供孩子們閱讀。不讀書,很難使孩子們得以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就等于紙上談兵。要讓孩子們得以全面發展,就要想辦法,開發現有的資源。我們要充分地開發和運用孩子們手中現有的這些有限的圖書資源。學校動員各班班主任把學生自己所擁有的圖書收集編號造冊,組織班內和班班之間的圖書交流互讀活動,這樣最大化地利用了有限的資源,讓同學們在課余有書讀。近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造宣言》中提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農村學校的艱難激發了教師們的創造激情,這就是對愛的另一種艱難詮釋。
四、走進自然,感恩自然
素質教育要創新,要符合時代的要求,更要符合學生的身心需求。這就需要教師注意活動形式、主題、地點及環境設置的多樣化,教師要積極開展創造性活動。農村學校有著可依托的自然環境、自然資源,讓孩子們走進自然、親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雄渾和偉大,從而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珍愛自然的意識,這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世界發展的需求。
我們這里有獨特的自然風光,有廣袤的茫茫戈壁,有世界上獨特的倒流河——疏勒河,更有峭拔險峻的石山。我們可以利用周隊會活動時間帶領孩子們徜徉在疏勒河畔,講解著倒流河的歷史和獨特;我們帶著孩子們踏上茫茫戈壁,感受著大自然的偉大,體味著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瑰麗。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大自然的偉大,讓他們從小就樹立保護自然、珍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意識。這些親身的體驗和感受,要比每天的說教更具教育和現實意義,以此樹立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創新,使我們的素質教育在漫游中得以自然實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創新,讓我們的素質教育在傍依農村自然優勢中得以有效開展,并且進行得有聲有色。
總之,我們要因地制宜,尋找農村素質教育活動的切入點,開發和挖掘現有資源,走創新之路,并且根據農村特色開展活動,賦予農村學校素質教育的生命力。我相信,我們農村學校的素質教育會創出一條新路。
(作者單位 甘肅省瓜州縣小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