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美術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從而構筑學生的精神花園。新課程背景下的美術課堂應在讓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繪畫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讓學生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并對學生進行心理、思想、情操、人格、理想的凈化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讓美術課堂洋溢人文之美。
我們知道,教育的宗旨應放在培養有能力、有優良品質、有高素養的現代人——21世紀所需要的開拓型人才這個基點上。如何在兒童美術課堂中貫穿這一宗旨,實現育人的目的呢?筆者認為“喚醒理想、陶冶情操、提升素質”是美術課堂實現育人目標的宗旨。
“理想”是一個人終身追求的最高境界。胸懷理想的人會為了自己目標的實現而不懈努力和奮斗,追求理想的過程就是走向成功的過程。因此,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目標,樹立遠大的理想,是每一位執教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教學要致力于引導、教育和幫助學生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美術課堂也不例外。要實現這一目標,筆者認為要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美術課堂應培養兒童的創造性、藝術感
黑格爾說:“說到本領,我認為最重要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美術課堂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激發引導孩子們的想象力,孩子們最大的樂趣也在于幻想,每一個孩子的心都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師的教學應著眼于童心的釋放,鼓勵兒童好奇心的張揚,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寫生、隨心所欲的潑墨賦彩、繪聲繪色的形象思維啟動等,都能激發孩子們用自己的畫將神奇的童心世界表現出來,使想象力得到發展。
兒童美術教育要把孩子們帶到一個美的世界中去,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欣賞、多鑒賞,如講解大師的作品,帶領他們參觀好的畫展,到郊外觀察大自然,講述優美的童話故事,聽音樂等,提高他們對美的感受能力,同時培養他們真摯美好的感情,陶冶他們的情操。
好的美術教師應尊重孩子,平等地對待他們,給予他們積極的指導性的建議,尊重和傾聽他們的見解和判斷,為他們創造一種自由、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讓他們在一種自由的游戲狀態中學習和創作,無拘無束地表現生活、表現自己。
總之,美術教育不僅僅是教孩子一些繪畫知識,訓練他們的繪畫技能,更重要的是為了育人,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理想、高素質、富有創造性、藝術感的現代人。
二、利用美術課教材資源實現育人目標
隨著新時期美術教育的發展,各國美術教育界都在努力克服早期美術教育的種種缺點,發揮其以美育人能力,促進人的個性發展,陶冶審美情操,提高藝術修養,以便能更完美地實現美術教育的目標。
1.賞名家、名作與思想品德教育
在欣賞名家、名作的過程中,多向學生講述名家的志向、生平事跡和學習故事,讓學生充分了解名家的人生經歷,了解名家為社會所作的貢獻,利用名人效應,使學生心目中對名人產生崇敬、向往的心理。在美術作品中,不乏歷史上的偉人、重大歷史事件等題材,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的好素材。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適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育學生珍惜學習時間,以能為社會作出巨大貢獻的名人為偶像,樹立遠大的理想。
2.風景畫創作與環保教育
在涉及美術風景課(包括:風景畫欣賞、色彩風景寫生或國畫山水等)時,我們在引導學生欣賞作品、啟發學生風景畫畫法的過程中,不要忘記指導學生好好欣賞畫中和自然里的美景,讓學生在感受“山美、水美、自然美”的同時,認識到世界各國經濟活動的擴大和人口的增加已經超越了環境自身所具有的承受能力。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被破壞、沙漠化加劇、熱帶雨林衰落、野生物種減少等環境問題,已經給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影響。寓美術教育于環境教育之中,引發學生對自然的豐富情感和對環境問題的關注。
環保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從美術教育特點出發,從培養學生審美意識,提高學生對自然美、藝術美的欣賞感受能力等角度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其從思想上認識到“環保”對人類的重要性,并使“環保”體現于行動之中。在對藝術的多樣性進行深入分析、欣賞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力;在被大自然的美和人類藝術行為的美感動的同時,使學生認識自然與藝術不可分割的聯系,懂得自然、人、藝術的依存關系,以此來塑造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達到“美育”的目的,體現了“美育”具有“德育”功能的教育特點。
3.美術作品欣賞與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術課堂中,學生能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掌握美術欣賞方法,運用觀察、想象、直覺和多種思維形式以及美術的方法進行藝術創作活動,學會分析、評價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在各種美術活動中感受美,使自己的心靈得以凈化,智慧得以啟迪,情操得以陶冶,修養得以提高,從而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促進自身身心全面和諧健康發展。
4.科幻畫創作與創造發明教育
作為科普美術作品中重要組成部分的科幻畫,是世界各國青少年喜歡參加的一項有益的科普活動,它為少年兒童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插上了科學想象的翅膀,對于活躍孩子的身心,激發創作的靈感,培養創新思維,嘗試手腦并用以及倡導科學和藝術的融合與交流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幻畫作品本身也是一種藝術品,科幻畫創作的初期,美術老師常常設立一些簡單的問題,要求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去大膽地想象,這種簡易的、趣味性強的思維練習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他們知道思考任何一個問題其實可以從很多方面入手,這樣的小訓練無形中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進行科幻畫創作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把大的主題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的目標,讓學生圍繞小目標進行探索思考,當他們能夠完成這些小目標任務時,其實也就是搜集到了他們所需要的主題作品的素材。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圍繞主題的發散思維能力,還可以找出關于“人類住宅的擁擠”“環境污染”“太空展望”“新型交通工具”等熱門主題的科幻畫作品讓學生進行欣賞、分析,可以采用這樣一個步驟:先讓學生看、思、說,教師再進一步啟發,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創作火花,并且強調一定要注意遵從“科學性、實用性”原則,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潛力。
5.自主、合作、交流與綜合素質教育
美術課堂是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通過各種工具、材料進行制作、練習而獲取知識的。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美術產生較濃厚的興趣,使學生樂學、善學,激活美術課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美術教學的根本任務。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美術技能的教學往往要求學生要在反復訓練中去熟練掌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敢于從失敗中積累經驗教訓,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讓學生學會與人溝通并從中使自己得到提高和完善;在美術技能訓練的過程中,通過實踐、體驗獲取直接經驗,掌握知識技能;在與人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養成關注他人、關注人類文化、關注社會的良好素質,更有效地塑造自身正確的價值觀,陶冶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
例如:五年級水墨“山水畫”一課,師生一道通過多媒體影像和圖片游歷祖國的山山水水,絢麗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圖1)。然而,昔日奔涌而出的清泉如今怎會變成白色的泡沫流淌在山石之間?(圖2)
昔日美麗的湖面上(圖3),今天怎會浮現出大量的死魚?(圖4)
昔日郁郁蔥蔥的森林(圖5),如今怎么會遭到毀滅?(圖6)
這是什么山?(圖7)這是什么水?(圖8)這位老爺爺想對我們說什么?(圖9)對此,我們該怎么辦?(圖10)
通過大量的對比圖片,讓學生討論,使學生感悟到環境污染的危害已經迫在眉睫,要想通過畫筆表現祖國的美麗山川首先要同心協力治理環境污染,必須從自己做起。怎么辦?如何做?
學生圍繞“怎么辦?如何做?”一起分析,一起討論,分析和討論的過程便體現了學生審美意識、價值判斷、思想情操提升直至追求理想境界的過程,然后再引導他們運用獨幅或長卷的繪畫形式單獨或者集體合作完成水墨“山水畫”,學生從感性—理性—感性,不僅很好地完成了課堂作業,而且受到了教育和啟迪,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和理想追求。
(以下是五(6)班學生上水墨“山水畫”一課的課例圖片)
(以上照片由黎鶴齡拍攝)
三、讓理想教育在美術課堂得以延伸
少兒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學生都造就成藝術家,而是著眼于人的綜合素質和藝術氣質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品位和藝術敏感。要實現這一目的,首先要從理想教育入手。
大自然是美好的,花鳥草蟲都是學生們喜愛的,要讓學生多接觸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感受美好的事物,豐富自己的知識。使他們充分感受到一些美麗壯觀的情景,一種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便會油然而生,有了創作激情,作畫時又有了素材,他們就會大膽創作,自由揮灑,來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真切感受。
通過美術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自由自主的作畫空間和創作機會,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使他們盡情地抒發對美好事物的熱愛,抒發對藝術的感受。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激發理想,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優秀品質。而教師的素質亦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扎實的基本功和審美能力,這是美術課教學的生命力所在。
美術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實施理想教育,教師自身也要把教育理想放在首位,只有師生共同建立起來的理想課堂,才會是精彩的課堂、藝術的課堂、育人的課堂。
(作者單位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