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即根據所提供的話題完成作文寫作的一種作文形式。所提供的“話題”是寫作的中心和范圍。話題作文一般都會給出一些材料,引出話題,所給的話題不是作文的題目,而是寫作的內容和主題。提供的材料為作文的寫作內容指明了方向,是為了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幫助學生思考。在目前的各種初中語文考試中一般都采用這種作文命題形式。由于初中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比較少,缺乏相應的寫作經驗,在分析話題作文的材料時很難準確地把握材料所包含的寫作信息,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充分發揮。下面簡要探討一下話題作文材料的分析技巧。
一、先讀定中心
與命題作文相比,話題作文降低了審題的難度,淡化審題,但并不是不需要審題,同樣也需要進行仔細地審題。話題作文的寫作范圍十分靈活和寬泛,但也不能無拘無束。寫作前如果不注意作文的審題立意,就很難做到緊扣題目,寫起來就有可能“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這種情況是造成作文低分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分析話題的范圍,正確地審題,準確地把握材料的重點,找出寫作的中心十分重要。如何把握好這個度,就需要去仔細閱讀給出的材料,弄清作文的寫作要求,這樣保證所寫的作文不會偏離話題的中心。
話題作文一般由話題材料、提示語、話題以及寫作要求等幾個部分組成。這幾部分有著緊密的聯系,話題材料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明確寫作的意圖,話題是讓學生確定作文該寫什么,而提示語是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寫作思路。所以在分析話題作文的材料之前,必須認真審題,讀懂所給的材料,結合所給出的要求,確定“話題”的中心,這是分析話題材料的首要步驟。
有這樣一個例子:什么是牽掛?牽掛是一種思念,牽掛是一種情懷。牽掛有如高飄的風箏掙不脫細長的線繩,牽掛有如瓜豆的藤蔓纏繞著籬笆;牽掛是母親村頭的守望,牽掛是游子孤燈下的悵惘。請以“牽掛”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題目自擬。不少于900字。這個例子中的話題就是“牽掛”。“牽掛”到底是什么?這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好在話題材料中已用兩個比喻提示了它的內涵,我們完全可以借助這兩個比喻,展開類比聯想,由此及彼地切入話題。比如由“高飄的風箏掙不脫細長的線繩”,類比聯想到海外游子對祖國的掛念,在外求學的學子對父母的惦念,父母對子女的思念,對久別的同學、朋友的想念等等;由“瓜豆的藤蔓纏繞著籬笆”,類比聯想到子女對家庭的依戀、妻子對丈夫的眷戀等等。通過類比及轉換,就能快速打開思路,確定文章主題。
二、再讀明題意
很多學生在遇到話題作文時,往往只看到了“話題”和“要求”,對“話題材料”比較忽視,認為寫作時圍繞“話題”就可以了,寫的作文和“話題材料”沒有什么關系。其實事實并非如此,很多“話題材料”不僅是為了把“話題”引出,還對寫作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話題”,弄清作文的寫作方向以及選擇什么材料。
在研讀“話題材料”后,就弄懂了話題的含義,有了寫作取向,寫作也就有了框架與范圍,這時學生可以以自己的認知為圓心,以話題為半徑畫圓,所有在此圓內的素材都可以入題。實際上很多的“話題材料”都提供了寫作的主題范圍,能讓學生順利便捷地找到寫作主題取向,仔細地研讀材料可以幫助學生在話題作文寫作時少走彎路。
對“話題作文”所給的“話題材料”進行分析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選取哪些寫作的“素材”。還是以上面那篇作文為例子,學生如果仔細地閱讀材料,就會自然地想起孟郊的《游子吟》,詩中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不是“兒行千里母擔憂”的慈母的牽掛嗎?“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是游子對故鄉的牽掛;“思君令人老”是對遠戍邊疆的夫君的牽掛;“孤帆遠影碧空盡”是對朋友的牽掛。
總之,在平時的學習中還應該多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多注意事情的起因、過程和結果,為自己的作文寫作提供所需要的材料,只有平時多積累、多練筆和多思考,才能把話題作文材料分析好,在寫作時水到渠成,把作文寫好。
(作者單位 山西省介休市張蘭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