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導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波蘭猶太人的隔離區,每天都有人因為絕望而自殺。為了增強人們活下去的信心,一個叫雅格布的人,每天都虛構一些振奮人心的消息。其實除了少數的幾個人,沒有人知道雅格布提供的“餅”是畫出來的,根本不存在的。人人都確信有一個真真切切的“餅”,就在不遠處,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吃”到。
蘇軍終于到了,他們被解救了……一切如雅格布描述的那樣。“畫餅”最終成了真的餅。
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時候都要求自己誠實,也同樣這樣要求別人。但有時虛構的事情、善意的謊言并不是壞事,相反,還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技法梳理:
虛構性的作文,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把現實生活典型化。就是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煉,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人物的“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另一類是科學幻想。以一定的科學知識為基礎,大膽想象,如外星人、時空隧道、記憶移植等。
那么如何虛構才能寫出好的文章呢?
一、虛構離不開想象,想象是文章成功的基石
法國作家雨果說:“想象就是深度。”人的生活面總是有限的,可是寫文章卻要求作者的知識是無限的。這個矛盾的解決就要靠豐富的想象。即使寫親身經歷的事實,也不能沒有想象,因為寫文章不是對生活的完全照搬。對素材的取舍、情節的組合、人物活動的細節安排等,都需要作藝術性的處理,其中就包含著合理的想象。
魯迅在他患迫害狂的姨表兄弟的人物基礎上進行虛構,把主題升華到反封建禮教的高度,寫出了劃時代的《狂人日記》。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楊沫的《青春之歌》,雖然都有生活依據,但同樣包含著作者的虛構和想象。至于姚雪垠的長篇小說《李自成》,由于作者距離故事發生的年代遙遠,所以就更需要虛構了。
這說明原封不動地照搬生活是根本不行的,只有在生活原型的基礎上,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使作品超脫簡陋、粗糙、片斷的生活事實的牢籠。想象能讓單一變得多樣,能讓呆板變得生動,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二、情節的虛構,要體現生活的“真”
英國的伊麗莎白#8226;鮑溫說:“小說是一篇臆造的故事。但是,故事盡管是臆造的,卻又能令人感受到真實可信。真實于什么?真實于讀者所了解的生活,或者,也可能真實于讀者感到該是什么樣的生活。”
情節虛構法主要有下面幾種:
1.移花接木。即在情節的處理上,采用張冠李戴的方法,把一個人的事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
2.雜取種種。指在廣泛集中、概括大量生活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典型。正如魯迅所說的“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
3.添枝加葉。在作文中描寫某一件真實事件,如果事件本身簡單、平淡,或者只是一個輪廓、梗概,這就要發揮想象,補充一些細節,使之曲折、生動、深刻。
4.無中生有。如果作文的命題完全超出了自己的生活范圍和視野,不能寫實,又不能“移花”“雜取”“添枝”,那就得“無中生有”,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靠想象編織合理的故事。
情節虛構的靈魂是現實。即使是故事新編,也不過是借古人說今人,表面上寫的是古事,而實際上是折射現實社會。立意多在諷今喻今,給人的感覺就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人和事。
三、虛構要新穎別致,切忌人云亦云
大家不妨學一點兒菜農的經驗,即“人無我有,人有我早,人早我好,人好我多”。文章貴在創新,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否則,鸚鵡學舌,人云亦云,是寫不出好文章的。因此無論是選材,還是構思,都要別出心裁。
如作文《兩個人與一棵樹》就是一篇虛構的作品,反映的是環保問題,把高樓和工廠擬人化,賦予它們人的性格,“一個個子高高的,叫高樓,一個胖墩墩的,叫工廠。它們走了好久好長的路,希望能找到一點兒可吃的東西。當它們找到一個果園后,吃盡了園里所有的果子,為了解渴,它們就拔倒了小樹們,擰它們的根喝汁。最后它們再也沒有了食物,死在了那曾是一個果園的土地上……”文章想象豐富,寓意深刻,構思別致。
我們接觸的事物是有限的,在寫作中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本質,更好地表現主題,在經得起生活推敲的前提下,離不開合理的虛構。
誤區提示:
一、目的不明,想象漫無邊際。虛構是為了滿足表達主題的需要,如果真實的事物寫出來足以表現自己的思想主題,那就無須虛構了,切不可不顧主題,隨意想象,否則會弄巧成拙。
二、情節虛假,虛構失實。如有些同學在寫作中,常虛構一些虛假的事例,諸如父母雙亡、家境凄慘之類的事情,缺乏真情實感。
三、構思雷同化,缺乏創新。如科幻小說大多是外星人來到地球等,人物臉譜化,缺乏個性與創新。
原文在線:
沖破黑暗 走向美麗
我似乎已經睡了很久,當我終于睜開了雙眼,才發現自己躺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這是什么地方,既無聊又恐怖,我可不想待在這么黑的地方。①心里想著,便要起身向外走。
但我根本不能動,我感到孤寂、氣憤,我拼命地呼喊,希望有人來救我,幫我逃出這陰森恐怖的地方,可是沒有用,對于我的求救,無人回應。②我傷心地哭了。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終于聽到了腳步聲。我立刻興奮起來,從越來越近的談話中,我知道了是兩個男孩兒。我又用沙啞的聲音喊救命,并不斷扭動身體,希望他們能注意我。③
“你快來看,這是什么東西?”其中一個男孩兒說道。
“我不知道,怎么這樣丑,還到處亂動,真惡心!”另一個男孩兒說道。④
“哎喲。”我身上覺得一痛,我被狠狠地踢了一腳……
一路歡欣,一路高歌,兩個小女孩兒走了過來。⑤
“哎呀,嚇死我了!”一個女孩兒發出尖叫。
“真討厭,丑陋的家伙,攪了別人看花的興致。”另一女孩兒回應說。
我傷心極了,也氣憤極了。我被困在這樣狹窄的空間里,卻沒有人同情我、幫助我,反而說那么難聽的話。而這堅定了我沖出去的信心,我要靠自己的力量打破這空間。
我用盡平生的氣力不斷地扭動身體,我要出去。⑥
空間一點點擴大。每當我的努力有了一點成效,我都無比高興,進而更加拼命地掙扎。一想到快要獲得自由,就像有用不完的氣力。
終于,硬殼破了,我自由了!⑦
“媽媽,你看那只蝴蝶多美!”是一個小女孩兒的聲音,她用手指著我。
噢,原來我是一只蝴蝶,一只美麗的蝴蝶!
“是啊!”母親和藹地說,“蝴蝶很美,但在這之前,經歷了多么艱難的一段路程啊!它原本是一只蛹。”⑧
“是這樣啊!”小女孩兒若有所悟。⑨
我高興地扇動著翅膀,翩翩起舞,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風光。
修改方向:
本文以“破繭成蝶”為藍本,運用了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虛構了成蝶之前人們對蛹的看法,揭示了人們對未成蝶之前丑陋的蛹的厭惡以及對其成蝶之后的贊美,欲揚先抑。可以說寫得是比較不錯的。
但本文仍有不足之處:1.聯想不夠豐富,尤其是在虛構文章的細節上仍有不完美之處,仍需使之具體細膩,使之更加生動形象,如①②③④等處。2.可適當添加畫龍點睛的語句,卒章顯志,升華主題,如⑤⑥⑦⑧⑨等處的句子。
化蝶之作:
沖破黑暗 走向美麗
□李曄寧
我似乎已經睡了很久,當我睜開雙眼,才發現自己躺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周圍一片漆黑。這是什么地方?既無聊又恐怖,我可不想待在這么黑的地方。我心里想著,便要起身向外走。
這是怎么回事?我根本不能動,胳膊緊貼著身體,腳像是被捆綁在一起,渾身有力卻使不出。我像是被什么東西罩住了。我感到孤寂、氣憤,我拼命地呼喊,希望有人來救我,幫我逃出這陰森恐怖的地方,可是沒有用,對于我的求救,無人回應。我傷心地哭了。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終于聽到了腳步聲。我立刻興奮起來,從越來越近的談話中,我知道了是兩個男孩兒。“他們一定很可愛,很善良,一定會救我出去的。”我心里想。我又用沙啞的聲音喊救命,并不斷扭動身體,希望他們能注意到我。
“你快來看,這是什么東西?”其中一個男孩兒說道。
“我不知道,怎么這樣丑,還扭來扭去的,真惡心!”另一個男孩兒說道。
“咦,怎么這么不友好,還說臟話。”我心里想。
“哎喲。”我被狠狠地踢了一腳,覺得身上一痛……
一路歡笑,一路高歌,兩個小女孩兒走了過來。也許她們能救我,我心里充滿了希望。
“哎呀,嚇死我了!”一個女孩兒發出尖叫。
“真討厭,丑陋的家伙,攪了人家看花的興致。”另一女孩兒回應說。
我傷心極了,也氣憤極了。我被困在這樣狹窄的空間里,卻沒有人同情我、幫助我,反而說那么難聽的話。而這堅定了我沖出去的信心,我要靠自己的力量打破這空間。
我用盡平生的氣力不斷地扭動身體,顧不得滿身的汗水,渾身的疼痛,心里只想著:我要出去。
空間在一點點擴大。每當我的努力有了一點成效時,我都無比高興,進而更加拼命地掙扎。一想到快要獲得自由了,我就像渾身有用不完的氣力一樣。
終于,硬殼破了,我自由了!空氣多么清新,陽光多么燦爛,鮮花多么嬌美!
“媽媽,你看那只蝴蝶多美!”是一個小女孩兒的聲音,她用手指著我。
噢,原來我是一只蝴蝶,一只美麗的蝴蝶!
“是啊!”母親和藹地說,“蝴蝶很美,但在這之前,它經歷了多么艱難的一段路程啊!它原本是一只蛹,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打破那黑暗的空間,才能成為美麗的蝴蝶,獲得人們的稱贊。”
“是這樣啊!”小女孩兒若有所悟。
“孩子,我希望你能像這只蝴蝶一樣,打破自己狹窄的空間,成為一個堅強的成功者。”
“我知道了,媽媽。”
我高興地扇動著翅膀,翩翩起舞,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風光。
升格小結:
修改后的文章,進一步發揮合理的想象,虛構了一些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使內容更加豐富,主題更加明確,故事情節更加波瀾起伏,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文章語言優美流暢,哲理性強。升格后的文章已經達到一類作文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