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描寫是文學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外貌描寫也叫肖像描寫,就是用精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人物的容貌、身材、衣著、神情等。外貌描寫不僅能夠生動鮮明地展示人物的外部形態(tài),而且可以反映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使讀者能由表及里地認識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思想品質(zhì)。外貌描寫得如何,直接影響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刻畫。因此,有人說:“外貌是理解人物心靈的鑰匙。”
■
1.找出描寫人物外貌的句子。
2.從外貌描寫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3.外貌描寫揭示了人物怎樣的性格特征。
4.外貌描寫表現(xiàn)出人物怎樣的心情。
5.外貌描寫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或人物外貌描寫的語句能否去掉,并說明其原因。
■
1.通過外貌描寫抓住人物的主要特點。包括描寫人物的身材(高矮胖瘦)、容貌(面容長相,如五官等)、衣著(穿著打扮)和表情(喜、怒、哀、樂)的語句。
2.通過關鍵詞捕捉人物的身份、性格、心情等信息。文章在描寫人物外貌時,都會有選擇、有重點地描寫,做到以形傳神,形神兼?zhèn)洌怀鲋行摹R虼耍プ∽钅鼙憩F(xiàn)人物特征的詞語進行分析,才能更準確地判斷外貌描寫揭示了人物怎樣的身份、性格、心情等。
如《紅樓夢》第三回的一段話中對王熙鳳的外貌描寫,能讓讀者對這個人物有一個初步的、整體的認識:(1)她是個貴婦人,可以從她穿金戴銀的那身行頭看出來;(2)她是個漂亮但狠毒并且不莊重的人,可以從“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看出來;(3)她是個俗不可耐的人,從她身上穿的是大紅大綠的顏色的衣服就可看出來,本身紅和綠對比就很強烈,穿在身上很扎眼。
綜合來說:王熙鳳是一個富貴、美麗、狠毒、俗氣又不莊重的年輕婦人。
3.通過人物的衣著描寫和相貌描寫判斷人物的生活狀況、生活習慣和精神狀態(tài)。
人物的衣著可以讓讀者直觀地得到所描寫人物的身份以及他的生活狀況和生活習慣、精神狀態(tài)等信息。例如:《孔乙己》一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站著喝酒”,卻披了一件“長衫”,這讓孔乙己的迂腐寒酸表露無遺。長衫本是當時官場上體面之人的穿著標志,而孔乙己不過是一介窮苦讀書人,卻做夢都想著仕途發(fā)跡,成為“長衫”人物。可惜他極不走運,讀書讀到窮困潦倒的地步,卻不放棄對“長衫”的幻想,因而披在身上的長衫“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但他仍然常年披著。這樣的衣著描寫,不僅說明孔乙己經(jīng)濟拮據(jù),無力添置更換,更說明孔乙己畸形的心態(tài)。作者通過對孔乙己長衫的描寫,來對封建科舉制度進行有力的鞭撻。由此,我們也可以領略到描寫人物衣著的作用。
人物的相貌描寫不僅能起到以上作用,主要的還是用來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征。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的相貌。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這段話從外貌描寫入手,句句都有言外之意,處處透露人物的遭遇和性格特征。“青白臉色”說明他生活貧困,營養(yǎng)不良。“時常夾些傷痕”是為下文“偶然偷點東西,結(jié)果被毆打”埋下伏筆。“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說明他窮困潦倒,命運悲慘。
4.通過分析不同環(huán)境中人物的外貌描寫揭示其中透露出的人物的不同心情。例如:
(1)除夕晚上,兒子、孫子都來到她身邊,她滿臉皺紋都舒展開了,就像盛開的菊花瓣,每條皺紋里都洋溢著笑意。(2)一天,她的老伴兒病倒了,她臉上的皺紋更深了,兩道眉毛擰成的疙瘩鎖到一塊兒了。(3)她望著老伴兒的遺像,嘴唇微微抖動著,刀刻般的皺紋里,流淌著串串淚珠。
以上三個句子描寫的是三位老人的外貌,反映了三種不同的內(nèi)心情感:第一句表達了老人享受“天倫之樂”的幸福心情;第二句反映了老人為老伴兒生病而著急發(fā)愁的心態(tài);第三句寫出了老人傷心、悲痛的思想感情。
■
閱讀下文,回答文后各題。
一、種春風
□虹蓮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著幾張稿費單去郵局,心情很好。
郵局人不多,前面是個小伙子,正在給家里寄錢,后面是一位70歲左右的老人,戴個老花鏡,穿著破爛又邋遢。他肯定是來取子女們的匯款吧。他手中還拿著一張報紙,我掃了一眼,是《河北農(nóng)民報》,我從來沒讀過的一份報紙。
老人的外套油跡斑斑的,我不由得站遠了一些,以免蹭臟自己新買的“寶姿”風衣。我正戴著MP3(能播放音樂文件的播放器)耳機聽歌時,老人忽然伸出手來,我忙摘下耳機。他說,姑娘,麻煩你在柜臺幫我取張匯款單。我拿了一張給他,他又說,姑娘,你能幫我寫一下嗎?人老了,戴上老花鏡也怕寫錯。我有點兒無可奈何,但看他懇請,也只好從命。
寄到哪里?我問。就照這報紙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著巴掌大塊的文章說。我很快地看完那則煽情的報道——原來是某村的一個小女孩,父母去縣城賣菜的途中出了車禍,肇事司機至今沒有消息,她只好跟著80歲的奶奶生活,學費生活費都沒有著落。
“多可憐啊。”老人說。“騙你呢,大伯。這肯定是騙局。連照片都沒有,哪能信?”老人很固執(zhí):“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過,人家都給回信了。你說,誰要有活著的辦法會這么求你嗎?一定是過不去這個坎了。對吧,姑娘?”
我抬起頭來,打量這個猛然打動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揚,甚至是寒酸的,攤開的雙手老繭重重。老人嘆口氣說:“小的時候家里窮啊,要不是別人幫我,我肯定活不到現(xiàn)在。人幫人是天經(jīng)地義的,古人都說,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為了保險,我撥通了那家報社的電話,那邊不僅知道老人的大名,還說,他每月都要寄錢來,他們對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竟然寄出了300元!我有些震驚,300元對我而言無所謂,一篇小稿子而已,可對老人來說幾乎是傾其所有。老人說,下個月我還要寄,讓她們祖孫倆起碼能吃上飯。
不知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濕潤,如果不是親手填寫這張匯款單,我真難相信一個也剛剛吃飽的人,正在把錢寄往一個更窮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隱隱不安。一個買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兒八百的女人,是越來越愛自己了,卻對他人越來越鐵石心腸。
那天,我領取的稿費將近2000,我也要了一張匯款單,寫了同一個地址,寄去了一點兒錢。老人非常感動,使勁兒地說,姑娘,我替她們祖孫倆謝謝你!
我連忙搖頭,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謝我?我才要感謝他。
和老人告別后,我的心頭別樣的溫暖。外面春風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來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畝田》:“每個人心里一畝一畝田,每個人心里一個一個夢,用它來種什么,用它來種什么,種桃種李種春風……”
很年少的時候就聽過,一直不明白,春風怎么可以種?
但那天我在風中走著,終于知道,春風是可以種的。
(選自《讀者》2005年第22期)
1.請從文中找出描寫老人外貌的句子,并說說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2.文中刻畫了“我”與老人的形象,簡要分析這兩個形象的異同。
3.文中畫線句子是對“我”的描寫,你怎樣理解?
4.文中是怎樣運用對比的手法刻畫老人的形象的?請簡要分析。
5.文中第十二自然段中說“心里的春天也悄悄來了”,句中的“心里的春天”指什么?
二、修鞋匠的兒子
□園園
他們都在醫(yī)院工作。新娘是護士,個子高挑、五官端正。新郎是一名口腔醫(yī)生,身型健壯。
新郎比他父母要高大許多。我問婆婆,怎么他們兩人這么瘦弱,可兒子長得這么好呢?婆婆很自豪地笑了起來,說,兒子從小每天都要吃牛奶、肉、雞蛋,一年四季水果不斷。家里冰箱是兒子專用的,里面每天都有專門為兒子準備的好菜。每年夏天,婆婆還會為他做冰棒和果凍。
婆婆邊說話邊握住我的手,不時望一眼新郎和新娘,滿臉驕傲和幸福。她的手紅腫、粗糙,上面有很多個裂口。她很黑,一眼看去就知道她長年累月風吹日曬。公公也黑黑的,滿臉皺紋,他的耳朵上夾著一根煙。婆婆說話時,他在旁邊嘿嘿地笑,不停地把煙從耳朵上取下又放上。
婚禮儀式開始之前,投影上開始放兩人的VCR(錄像機的簡稱,這里指一個視頻片段),新娘的從襁褓開始,畫面閃得很快,因為照片太多。看得出,新娘像所有那個時期出生的獨生子女一樣,得到萬般寵愛,照片上有她學鋼琴的、學英語的、學舞蹈的、在動物園玩的……新郎的照片很少,非常少,而且都是那種在照相館里拍的,看上去很正規(guī)的,像小大人似的照片。有兩張新郎10歲生日那天拍的照片,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一張是在家里拍的,新郎在做作業(yè)。他趴在一張低腳、墊著磚頭的木桌子上,背景是斑駁陸離的“衛(wèi)生墻”,墻上掛著一只簸箕,還貼了幾張獎狀。另一張是在室外照的。這張照片出現(xiàn)時,所有來賓都瞪大了眼睛,凝神聚氣,驚嘆、感慨。不知誰帶頭,很輕、很慢地鼓了兩下掌,然后,全場的掌聲漸漸響起來。
那是一張新郎和他爸爸媽媽的合影,在一個修鞋的攤子前。新郎的爸爸是個修鞋匠,照片上的他戴著袖套,手上還拿著一只皮鞋,新郎的媽媽用手摟著新郎,三人全都張開嘴巴在笑。
婚禮中,新郎自始至終眼睛紅紅的,不時用手拭淚。他沒有致辭,一句話也不肯說。我想他是怕一開口會哭出聲。
(選自《南方都市報》2008年12月24日)
1.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寫到“新郎比他父母要高大許多”,作者為什么要點明新郎的此外貌特征?
2.找出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描寫外貌的句子,說說公婆是怎樣的人?
3.文章第三自然段中“他在旁邊嘿嘿地笑,不停地把煙從耳朵上取下又放上”一句表現(xiàn)出人物怎樣的心情?
4.文章第五自然段中寫到“所有來賓都瞪大了眼睛,凝神聚氣,驚嘆、感慨”,而后“掌聲漸漸響起來”,請分析其原因。
5.文章第七自然段結(jié)尾處對新郎的外貌描寫說明了什么?
■
這是一位有極好身材的女子,大家都很親熱地叫她嘉樂林夫人。第一次會見便特別使他驚異的是她的美麗的白頭發(fā),簡直是一頂白發(fā)王冠;那頭發(fā)在這個僅僅36歲的年輕的婦人額上產(chǎn)生出一種特殊的效力。從25歲時起,她的頭發(fā)便這樣變白了。她那始終烏黑而濃密的眉毛,在她那貂皮領圍繞著的面龐上,保持了一種青春,一種奇特的活潑的神氣。她從來也算不得是一個美人,她的下巴和她的鼻子太粗壯,她的下巴寬大,不過她那厚實的嘴唇卻顯出一種絕妙的和善態(tài)度。而這一頭整齊的白發(fā),這種絲一般的細發(fā)所閃耀出來的白光,的確使她略為嚴酷的外貌顯得溫和,給了她一種老祖母微笑時的嬌媚,使她有一種美麗的情人的魔力和生氣。她長得高大,結(jié)實,態(tài)度誠懇,高貴。
(選自周勵《曼哈頓的中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