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熏陶就是以閱讀教材及課外作品為基礎,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方法的教育,對學生的人生態度、思想道德等產生良好的影響?!墩Z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熏陶提出了要求:“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近幾年來,各省市中考語文試題對“情感熏陶”類文章情有獨鐘。如2010年上海中考語文閱讀《蘑菇轉了一個彎》、2010年河北中考語文閱讀《最美的善舉》、2010年浙江杭州中考語文閱讀《活在往事中》等均注重對考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
■
1.文題傳情。以此為題目有何含義或分析題目有何作用等。
2.詞句蘊情。分析句中某個詞語的含義是什么,或你對某個詞語的理解,或文中句子某個詞語好在哪里。分析句子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分析句子在文章內容上的關聯。
3.結構含情。情感美文多以情感變化為線索,這是該類文章謀篇布局的一大特色。
4.文本有情。文中哪些語句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和態度;作者對某人物(事物)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及其原因。
5.表達寄情。要求從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語言特點、人稱使用等方面考慮文章感人的原因。
6.評鑒悟情。考查閱讀中的收獲或感受。
■
1.應對文題傳情策略。題目的含義可以從表層義、深層義、蘊涵的情感、主題、設置的懸念等幾個角度考慮。標題的作用除了上述的幾個角度外,還可從結構上考慮其是否為線索。而給文章擬題則可看開頭、看結尾、看過渡、看反復出現的句子或詞語。
2.應對詞句蘊情策略。(1)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要根據語境理解詞語的具體含義,考慮詞語有沒有表現出人物的思想、情感、觀點等,詞語有沒有雙關的情形;詞語運用的作用可以從文章內容、文章結構、表達效果上分析。(2)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時,從內容上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么觀點,給你什么感受、啟迪、教育等。
3.應對結構含情策略。要理清文章的線索,可按時間或空間的轉換、事件的發生經過、表達方式的變換或感情的變化邏輯關系來分析。具體可借助文章中過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詞語,表時間變化的語句,表地點轉換的語句等。
4.應對文本有情策略。通過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理解寫作思路把握文章內容與主旨,達到準確把握情感與態度的目的;重視對題目要求的理解,通過對重要詞句及表現手法的理解來把握作者的情感與態度。
5.應對表達寄情策略。從文中的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語言特點、人稱使用等方面選出幾點,積累這些寫作方法所起的作用與收到的表達效果,按照“使用……方法+表達(說明)了內容+收到……的表達效果(或作用)”的答題模式作答即可。
6.應對評鑒悟情策略。解答此類發揮題,同學們注意與作者的角度、立場保持一致,作者的意思就是最保險、最穩妥的答案,只不過要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可引用成語、名句)。注意語言簡練,觀點明確,論據充分,層次清晰。
■
閱讀下文,回答文后各題。
一、女兒的禮物
□廖玉蕙
暑假期間,一位昔日好友由倫敦回來。我們約在信義路金石堂五樓的咖啡屋中見面。
夏日的午后,郁熱難當,我拉著女兒的手,走在人潮滾滾的街道上,覺得整個城市似乎要燃燒起來。女兒的小手常因逆向行走的行人的沖撞而從我手中松脫,然而,很快又會回到我手中。我們就在商家的吆喝聲、行人的討價還價聲中,斷斷續續地聊著。
女兒問我即將和什么人見面,我說:“是媽媽大學畢業后留在學校當助教時的同事。從很遠的英國回來。”
女兒側著頭天真地問:“是不是從很遠的地方回來的人都要約著見面,請他們喝咖啡?”
“那倒不一定啦!媽媽那時候同她感情最好,一起做助教時,她很照顧媽媽。”
女兒鍥而不舍地接著問:“大人也還要人家來照顧嗎?她怎么照顧你?是不是像蔡和純照顧我一樣,教你做功課?”
蔡和純是她的同班同學。我聽了不由得笑著說:“大概差不多吧!人再大,也需要別人照顧啊!對不對?像爺爺生病了,也需要我們照顧!對不對……”
“那你生病了嗎?那時候?!?/p>
“生病倒沒有。不過,那年有段時間,媽媽的心情很不好,覺得自己很討人嫌,人緣很差。就在那年圣誕節前幾天,媽媽發現王阿姨偷偷地在媽媽辦公桌上夾了張她自己做的賀卡,上面寫著:我不知道怎樣形容我有多么喜歡你,祝你佳節愉快。媽媽看了好感動。這張卡片改變了媽媽當時惡劣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給了媽媽很大的鼓勵,使媽媽覺得自己并不那么討人厭!”
女兒聽了,若有所思,低頭不語。
我和朋友見了面,開心地談著往事,彼此探問著近況,女兒在一旁安靜地聽著,不像往常般唧唧喳喳搶著說話,我們幾乎忘了她的存在。
一會兒工夫后,女兒請求到三樓文具部看看。十分鐘后,女兒紅著臉,氣喘吁吁地上樓來,朝我悄悄地說:“先借我100塊錢好嗎?我想買一個東西,回去再拿錢還你。”
我和同學談得高興,無暇細想,我知道女兒不會亂花,便拿錢打發她。沒過多久,女兒又上來了,面對我的朋友,恭敬地立正,一本正經地說:“王阿姨,送您一個小禮物,您從那么遠的地方回來?!?/p>
朋友和我同時大吃了一驚,朋友手足無措,訥訥地說:“那怎么行?我怎么能收你送的禮物?我從英國回來沒有帶禮物給你,已經很不好意思了,而且我還是大人,而你是小孩兒……”
女兒很認真地并攏腳跟,無限深情地說:“
?!?/p>
一股熱氣往腦門兒直沖了上去,我驀地哽咽了起來,眼睛霎時又濕又熱。我束手無策,萬萬沒想到女兒竟會如此做。朋友的眼睛也陡然紅了起來,嘴唇微顫,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緊緊地摟過女兒,嘴中喃喃地說道:“謝謝你!謝謝……”
這回輪到女兒覺得不好意思了。女兒伏在朋友的肩上尷尬地提醒:“您想不想看看您得到的是什么禮物???”
朋友拆開禮物,是掛了個毛茸茸小白兔的鑰匙圈。女兒老氣橫秋地說:“會照顧人的人一定是很溫柔的,所以,我選了小白兔。白白軟軟的,您喜歡嗎?”
朋友感動地說:“當然喜歡了,好可愛的禮物,我回英國后,就把所有的鑰匙都掛上,每當我打開一扇門,就想一次你……謝謝啊?!?/p>
女兒高興得又蹦又跳地下樓去了,留下兩個女人在飄著咖啡香的屋里,領受著比咖啡還要香醇的情誼。
(選自《心靈雞湯》)
1.本文寫的是“女兒的禮物”,但前文卻用大量的筆墨來寫“我”與女兒的對話,這是否偏離了主題?為什么?
2.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作用。
3.文中第十五自然段寫出了女兒送禮物給王阿姨的理由,請補全女兒所說的話。
4.文中第十六自然段采用了哪些描寫?試分析其作用。
5.讀完全文,你有何感悟?請你寫出來。
二、冬天的溫度
□竹西
冷空氣突襲,天氣驟冷,居民紛紛換上冬衣。行走在城市街頭,滿眼都是臃腫的路人,似乎突然之間,街道也變得臃腫起來。裹著厚厚的羽絨衣,行人依然緊縮雙手,步履匆匆,不樂意長時間待在戶外。
中午,我接兒子放學,回到小區,見保安身穿大氅,像一尊挺立的石雕守衛在門崗前。
兒子問:“他們不冷嗎?”我說:“沒有人不感覺到冷?!薄八麄優槭裁床欢氵M屋?”“這是他們的工作。”我回答。兒子沉默了。依往日習慣,兒子會有謝謝之類的話,今天卻沒有。
走出門崗不遠,一陣冷風襲來,為避開風的凜冽,我扭回頭,恰巧看到風掀起了保安的衣角,保安的大氅下,套著的竟然是薄薄的一層毛衣。
回到家中,兒子把他的玩具一個個藏進被褥,我問兒子搗什么鬼,兒子說玩具也怕冷,給它們保保暖。一會兒,兒子說:“爸爸,給保安送些衣服好嗎?”我的心顫了一下,我故意問:“那么多保安我們送得完嗎?”兒子又說:“小區也有很多人啊,每人送一件,他們能穿很長時間呢。”
我答應了兒子,從衣櫥找出去年的保暖內衣和羊毛衫,陪著兒子走出家門。來到樓下,我讓兒子去送,我站在樓角遠遠看著。兒子雙手捧著衣物,走到保安身邊,用雙手舉起衣物。保安愣了,他弄不明白兒子做什么,但是很快,保安接過衣服,夾在胳膊下,空出一只手,莊重而嚴肅地給兒子敬了個標準軍禮。
兒子回到我的身邊,像完成一件艱巨任務似的歡快起來。下午送兒子去學校時,從保安的眼神里,我讀出一種感動。
下午放學,兒子從學校里帶回一只50厘米長寬的紙箱,上面寫著:天冷了,他們卻站在寒風中!回到小區,把它高高貼在門口,用手壓了又壓,保證不會被寒風吹掉才回去。
第二天,我們路過小區門崗,十幾名保安列出整齊的隊列,由保安隊長帶領著,齊刷刷向我和兒子敬禮。保安隊長說,一個晚上,他們就收到小區居民送來的幾百件衣物,三年也用不完啊,感謝,感謝,實在感謝!他緊緊握著我的手,激動地說。
去學校的路上,寒風依然,我問兒子還冷不冷,兒子說,天冷,我不冷。
(選自《感動中國學生的100個美德故事》,有刪改)
1.本文以“冬天的溫度”為題目有何好處?
2.文中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均用了環境描寫,試分析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3.分析文中第五自然段黑體詞的妙用。
4.賞析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你怎樣理解兒子所說的“天冷,我不冷”?
5.文中的兒子是一個怎樣的人?你覺得他有哪些優秀的品德值得你學習?
■
1.時間的流逝,許多往事已經淡化了??稍跉v史的長河中,有一顆星星永遠閃亮,那便是親情。時間可以讓人丟失一切,可是親情是割舍不去的。即使有一天,親人離去,但他們的愛卻永遠留在子女靈魂的最深處。
——[前蘇聯]高爾基
2.愛在左,情在右,合起來就是愛情,愛和情分在生命的左右兩邊,你隨時愛一個人,隨時就能得到愛,在這一漫長的過程中使你的生命像花兒一樣燦爛,使得在你生命中愛著你的人,就算是遭受了挫折也不覺痛苦,即使流淚,也不是悲傷的淚水。
——冰心
3.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正應到我身上。——季羨林
4.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