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總是悄然而至的。凜冽的風變得柔和起來,太陽也愈加暖烘烘了。僵硬的土地已變酥變軟,向陽背風的墻根或土堤邊,枯萎的小草開始長出嫩綠的芽芽。正是在這個時候,你對古詩中描繪的“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夢幻般的景象,才有了真實而深切的感受。
不幾日,房前屋后的空地里,村外的野坡坡、溝渠邊,苦苦菜、燕子尾、大碗花、蒲公英,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都從土里鉆出或白或綠或黃或紫的芽芽。就連土筑的院墻頂部的茅草堆里,也不知不覺地冒出許多“綠針”來。
村里的孩子們開始活躍起來,整日在野外狂跑嬉鬧。早春風多沙多,但這絲毫影響不了他們玩耍的興頭兒。他們常常是時至中午或傍晚,才帶著滿頭滿臉的塵土回家,那自然會遭到大人們的斥罵。孩子們玩累了,在避風的土窩窩里,曬著暖洋洋的日頭,美美地睡上一覺,也是常有的事。文靜一些的女孩和細心的男孩子則喜好挽著小籃,背著筐,帶著小鐮小鏟,在半沙的土地上,專找草芽芽根剜著玩。走一處,挖一處,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不需半日,各色各樣的草芽草根就裝滿了竹籃荊筐。養豬養羊的人家,這些新鮮玩意兒還可以給豬羊增添一點兒美味。
伴隨著杏樹桃樹的花開花落,嫩綠的葉芽綴滿枝頭。這是孩子們尋找小杏樹小桃樹最好的時候。在杏樹桃樹底下,在林間小道上,時常有狀如大豆芽的小杏小桃苗沖破干硬的地面,露出頭來。開始,只是粗墩墩的似倒置的魚鉤形的或嫩綠或淺紅的芽,幾天后,便見綻開的帶著絳色果衣的乳白色的葉瓣;再過幾日,葉瓣變綠,從葉心長出新的葉芽。我兒時最喜歡刨小杏樹小桃樹,有時連續幾個小時在樹底下轉悠,發現有露芽兒的,立即用小鏟連同基土一并掘出,小心翼翼地碼在小筐里,然后移植到自家院子里的某個角落。記得有一年,我在自家院子里竟栽了近百棵,成了一片苗圃。
再過些天,大地已經全綠。一種稱做“奶子酒兒”或“蜜罐花”的大葉草長成氣候。墨綠色橢圓形厚實實毛茸茸的葉子中,抽出高高的花莖,托出奶頭般筒狀的紫紅色、淺紫色的花朵,慢慢地綻出白色或杏黃色的花蕊。不僅極嬌極美,而且可供食用,這也是最招惹孩子們的地方。把奶頭花采摘下來,放在鼻子下嗅一嗅,清香沁人心脾;送進嘴里吮一吮,甜如蜂蜜,美如醇酒。于是孩子們采一次又一次,吸一朵又一朵。在“奶子酒兒”生長集中的地方,常常被弄得花冠狼藉,孩子們也從中得到了滿足。
(選自《人民日報》2007年3月14日)
靈犀一點
本文抓住春天到來后,大自然中的風、陽光、花草、樹葉等事物的明顯變化,描繪了春天的特點和美麗,也寫出了人在這個季節里的精神狀態,尤其是村里孩子們活躍、歡快的情形!字里行間貯滿了作者對春天到來的欣喜贊美之情,堪稱一篇寫景抒情的美文。
品讀這篇散文,你也許會明白描寫事物時該抓住它們哪方面的特點,應該怎樣安排描寫的層次,以及什么叫用詞準確、生動、傳神等。
【王 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