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利用競爭情報的研究方法,初步探討競爭情報在食品安全監測預警中的應用,包括利用競爭情報實現各食品行業產業鏈上的主要企業關系及技術工藝圖譜的繪制,實現食品安全問題的監測、溯源和預警。
[關鍵詞] 食品安全 監測預警 信息監測搜集系統 信息篩查系統 信息分析系統 預警信息發布系統
1 引 言
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發生,蘇丹紅事件、丙烯酰胺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雙匯“瘦肉精”事件、臺灣“塑化劑”事件等惡性食品事件對我國的食品安全防控能力構成了新的挑戰,完善針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有效監測預警體系迫在眉睫。競爭情報是對整體競爭環境和競爭對手的一個全面監測過程,它通過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業競爭中有關商業行為的優勢、劣勢和機會等信息,圍繞企業競爭戰略,最終直接或間接支持決策。本文對競爭情報在食品安全監測預警中的作用進行理論探討,為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食品安全監測預警體系奠定一定基礎。
2 競爭情報在食品安全監測預警中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已發生多起食品安全問題,波及面較廣,受害者較多,給消費者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和恐慌。
食品安全事件的高頻發生和破壞性使得戰略決策者日益關注運用預測技術對危機進行早期預警。競爭情報所具有的監測預警功能正好能滿足該需要。競爭情報系統是以人的智能為主導、信息網絡為手段、增強企業競爭力為目標的人機結合的競爭戰略決策支持和咨詢系統,它與預警系統在特征上具有一些相似性,比如針對性、前瞻性、對抗性等,它在工作流程和內容上基本涵蓋了預警系統[1]。它能利用傳統媒體、數據庫、互聯網及人際情報網絡等廣譜的信息源,快速而廣泛地搜集情報,并且它針對宏觀環境、競爭對手和企業自身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預警系統評估的準確性[2]。因此,競爭情報食品安全預警系統所迫切需要的,是監測和預警食品安全問題的有效工具。
在食品行業的產業鏈條上,主要分布著以下6個節點:①食品生產前期科研投入部門;②原材料供應部門(包括各種原材料的生產、種植、養殖部門);③食品各級生產加工部門(包括生產食品的核心企業、龍頭企業);④食品存儲運輸部門;⑤食品銷售部門;⑥消費者。食品行業主要包括飲料、乳業、肉制品、酒類、保健品、休閑食品、食品添加劑、烘焙、冷凍食品、水產品、果蔬制品、食品機械、食品包裝、清真食品、罐頭食品、面制品等多個行業,我們為此設計了如下食品安全問題監測與預警方案,其中貫穿了競爭情報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2.1 利用競爭情報實現各食品行業產業鏈上的主要企業關系及技術工藝圖譜的繪制
#61548;通過信息監測搜集系統,可以使用網絡雷達、人工采集等方式,分類采集、實時監測各食品行業產業鏈上6個節點(如前所述)的主要企業信息、技術工藝信息等,信息來源主要包括互聯網址、企業官方網站、專業論壇、聚合內容(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RSS)、食品學科專業數據庫、搜索引擎、人際網絡等。通過信息聚類技術,將搜集到的上述所有信息自動按食品行業進行分門別類,最后匯總得到原始行業信息。
#61548;通過信息篩查系統,對原始行業信息中的企業、技術信息進行篩選、排重和驗證,將篩查后的信息匯總到行業信息庫。
#61548;通過信息分析系統,對行業信息庫中的主要企業、技術工藝等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加工和關聯,最終繪制得到各食品行業產業鏈上的主要企業關系及技術工藝圖譜。
2.2 利用競爭情報實現食品安全問題的監測、溯源和預警
#61548;通過信息監測搜集系統,可以使用網絡雷達、人工采集等方式,監測并收集消費者反饋信息。作為食品安全問題的直接感受者,消費者是對食品安全問題最敏感的人群,食品安全問題的暴露往往最早發生在消費者的意見反饋中。因此,在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監測中,消費者是競爭情報首要的監測對象。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監測食品安全問題:①建立食品消費者意見反饋的人際網絡,組織相關情報人員定期與消費人群實際接觸,收集他們反饋的信息。因為人際網絡是重要的非公開情報源, 所以從對消費者進行監測的角度出發,人際網絡是企業獲取競爭情報非常重要的途徑和工具[3]。②從消費者向政府部門和食品生產銷售部門等的投訴反饋中尋找信息。③依托網絡,在一些主要的論壇里收集消費者的意見反饋。除對消費者進行監測外,還需監測收集外部環境變化、食品安全潛在風險信息及苗頭問題等危機征兆,信息來源主要包括互聯網址、企業官方網站、專業論壇、RSS、食品學科專業數據庫、搜索引擎等其他數據源,并通過信息聚類技術,將搜集到的上述所有信息自動按食品行業進行分門別類的匯總,最后得到原始危機信息。
#61548;通過信息篩查系統,對原始危機信息中的消費者意見反饋信息、外部環境變化信息、食品安全潛在風險信息及苗頭問題等進行篩選、排重和驗證,將篩查后的危機信息匯總到危機信息庫。
#61548;通過信息分析系統,對危機信息庫里的危機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分析處理,最終提取到有效危機信息。針對有效危機信息,對其進行追蹤,采用信息挖掘、信息整合的方法進行食品安全分析及警情預測。具體流程如下:從提取到的有效危機信息開始,由政府出面,組織質量技術監督局等部門對問題食品進行檢測,若發現食品中某種有害成分的含量超過國家有關標準,一方面通過競爭情報系統向公眾發出預警,呼吁公眾停止食用和購買該食品;另一方面針對檢測出的有害成分,采用信息挖掘、信息整合的方法,沿著食品產業鏈往上追溯,首先檢查食品的銷售部門有沒有安全隱患,其次檢查食品存儲、運輸部門,然后是食品各級生產加工部門,最后是原材料供應部門,最終找到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問題企業。針對問題企業,對其進行企業跟蹤,通過調用分析該企業所在食品行業的主要企業關系及技術工藝圖譜,找出產業鏈上其上下游關聯企業,然后再找出與之在原料供應、加工生產技術工藝、存儲、運輸等環節相同或相似的其他企業,匯總成潛在風險企業名錄。針對各風險企業,根據其位于圖譜中的位點及由此所帶來的潛在風險程度的不同,在綜合考慮權衡各種影響因素后,得出潛在風險判斷(需謹慎穩妥地給出判斷結論)。根據潛在風險判斷,結合該企業所處的競爭地位,給出應對措施建議。最后將潛在風險判斷、潛在風險企業名錄、應對措施建議這三個方面匯總成預警報告。
#61548;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依據食品安全分析、警情預測的結果,對食品安全危機事件發出預警,根據預警情況的不同,將食品安全風險劃分為綠色、黃色、橙色、紅色四級預警級別[4]。根據警情內容及需求對象的不同,發布不同形式的競爭情報預警產品,指導企業進行預警應對。情報產品主要包括:預警報告、專題研究報告、簡報、競爭情報內參等。預警報告適用于潛在危害程度較大、需要引起食品行業各部門高度重視、迅速應對的警情。如前所述,其內容主要包括潛在風險判斷、潛在風險企業名錄、應對措施建議等。預警報告一經生成,將在第一時間向潛在風險企業發布,為其搜索排查風險因素、積極應對爭取時間。專題研究報告適用于企業委托的針對食品安全的專項課題研究,整合其所在行業及競爭對手的數據分析資料,對食品安全潛在風險因素進行深度調研分析。競爭情報內參是專門針對政府機構的,向其提供食品安全問題的監測與預警信息,為其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我們設計的食品安全問題監測預警方案流程如圖1所示:
3 結 語
本文針對競爭情報在食品安全問題中的監測預警作用,具體討論了如何利用競爭情報繪制出各食品行業產業鏈上的主要企業關系及技術工藝圖譜,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監測、溯源和預警。
值得一提的是,單獨依靠競爭情報繪制各食品行業產業鏈上的主要企業關系及技術工藝圖譜是遠遠不夠的,如果食品質量監管部門、工商部門等相關單位能聯合起來,共同統計所轄地區食品產業中各行業內各種食品的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加工企業、銷售商、消費者、原材料清單、生產加工工藝流程等信息,并將信息關聯、匯總,繪制成該地區甚至國家的食品產業內部行業、企業關系及技術工藝網狀圖或魚骨圖,并實時更新,將能夠詳盡地展現整個食品產業內的網絡關系,更具有針對性和及時性,極大地推動食品安全的監測預警工作。
另外,由于目前自然語言理解和語義分析技術尚處于初級階段,本文探討的信息監測搜集系統、信息篩查系統、信息分析系統以及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還不能自動提供情報搜集、分析和處理功能,而只能建立在人工信息識別和分析預測的基礎上[5]。
參考文獻:
[1] 包昌火,謝新州.企業競爭情報系統.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2] 李素梅.競爭情報在企業危機預警中的助推作用.競爭情報,2009,28(3):97-100.
[3] 陸偉,陸娜.人際網絡在企業競爭情報系統中的作用探討.情報雜志,2004(5):18-20.
[4] 王翠玲,李興.食品安全風險管理預警系統建設構想.安徽農業科學,2010,38(34):19711-19712,19715.
[5] 陳飔.構建企業競爭情報預警機制.競爭情報,2008(4):20-22.
[作者簡介] 尚朝秋,男,1970年生,研究員,發表論文10余篇,出版專著4部。
陳 茹,女,1980年生,助理研究員,博士,發表論文3篇。
王立新,男,1981年生,助理研究員,出版著作1部。